时间: 2025-04-28 15:2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20:48
庭前尽日立到夜,灯下有时坐彻明。此情不语何人会,时复长吁一两声。
我在庭前整天站到夜晚,偶尔在灯下静坐到明亮的时刻。这种情感无人能懂,我时不时地长叹一声。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尤其擅长描写民生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其人生的沉思期。诗中流露出对孤独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他在经历了世事沧桑后对生活的感悟。
《夜坐》是一首充满孤独感和哲理思考的诗。诗人通过简单的日常场景,展现了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诗的首句“庭前尽日立到夜”描绘了诗人整日静立于庭院,表露了一种孤独和无奈的状态。第二句“灯下有时坐彻明”则体现了他在夜晚静坐思索的情景,灯光下的静谧更显出一种内心的孤独与思虑。接下来的两句“此情不语何人会,时复长吁一两声”表达了诗人内心情感的无奈与孤寂,情感深邃而无处倾诉,只有偶尔的叹息来抒发心中的压抑。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句子、清晰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悲凉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孤独的体验,具有深远的哲理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比,如“立到夜”与“坐彻明”,形成了静与动的对比。同时,通过“长吁”的描写,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情感的无奈,揭示了人在孤独中思考生命的哲理。
诗词测试:
诗人整天站在哪里?
诗中提到在灯下坐到什么时候?
诗人觉得自己内心的情感被谁理解?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