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2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27:17
荒凉满庭草,偃亚侵檐竹。
府吏下厅帘,家僮开被襆。
数声城上漏,一点窗间烛。
官曹冷似冰,谁肯来同宿。
庭院里荒草丛生,竹子从屋檐上倾斜下来。
府里的官吏拉下了厅堂的帘子,家中的仆人打开了被褥。
城上传来几声漏水声,窗间只点燃了一支蜡烛。
官厅里冷得像冰一样,谁肯来和我一起过夜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虽无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绘夜晚的冷清和孤独,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官场冷淡及诗人的个人情感。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以其通俗易懂的诗风和关注社会民生而闻名,代表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等。
创作背景:
《司马厅独宿》创作于白居易任职于长安时,反映了他在官场上的孤独和内心的失落,表现了对友人缺乏的感慨和对冷清环境的无奈。
《司马厅独宿》通过简单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篇的“荒凉满庭草”便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庭院的荒草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荒凉和失落。接着,通过“府吏下厅帘,家僮开被襆”,展现了官府的冷清与人情的疏远,仿佛连家里的仆人也不愿意陪伴诗人。这种孤独感在“数声城上漏,一点窗间烛”中更加明显,夜晚的漏水声和微弱的烛光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寂寞的意境。而最后两句“官曹冷似冰,谁肯来同宿”则是全诗的高潮,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失落与对陪伴的渴望,也反映出社会的冷漠。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象丰富,充分展现了白居易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厚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孤独和冷清,表达诗人对人情冷暖的感慨以及对陪伴的渴望,反映了官场的无情和社会的孤独。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庭草”主要象征什么?
A. 生机
B. 荒凉
C. 富饶
“官曹冷似冰”中“冰”用来比喻什么?
A. 冷静
B. 冷淡
C. 清澈
诗人希望有谁来陪他同宿?
A. 家人
B. 朋友
C. 同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旨在通过详细的解析和赏析,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司马厅独宿》这首诗的情感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