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5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59:29
踏莎行·祖席离歌
作者:晏殊 〔宋代〕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
香尘已隔犹回面。
居人匹马映林嘶,
行人去棹依波转。
画阁魂消,高楼目断。
斜阳只送平波远。
无穷无尽是离愁,
天涯地角寻思遍。
这首词表达了离别的愁苦和对往事的怀念。开头提到离席时的歌声,伴随着长亭的告别宴,香气已经隔断,但仍让人回忆起昔日情景。居住的人骑着马在林间嘶鸣,行人则划着船在波浪上远去。高楼的目光渐渐失去,而画阁的灵魂也随之消散。夕阳斜照,只能送走远方的平静水面。无尽的离愁在心头萦绕,仿佛在天涯海角都在思念。
作者介绍:
晏殊(992年-1055年),字叔原,号小山,宋代著名的词人、政治家。他的词风清新婉约,与李煜、欧阳修并称。晏殊在政治上曾任宰相,但因其词作而被后世所铭记。
创作背景:
《踏莎行·祖席离歌》创作于晏殊的晚年时期,正值北宋政治动荡之际,个人生活中的离别与思念交织,影响了他的创作。这首词表现出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离别的无奈。
《踏莎行·祖席离歌》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离别时的愁苦和对往事的怀念。词的开头通过“祖席离歌”和“长亭别宴”,立即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宴席上的欢乐与即将到来的离愁形成鲜明对比。接着,诗人通过“香尘已隔犹回面”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令人心生怅惘。
在描绘自然景象时,晏殊巧妙地运用了“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两句,展现了离别时的孤寂景象。居住在此地的人一骑马,行人则随波逐流,形成了一种生与死、聚与散的对比,强化了情感的深度。
最后,“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更是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离愁无尽,思念无边,给人一种愁苦而又美丽的感觉,令人深思。这首词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孤独与无奈,具有普遍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围绕离别的愁苦与怀念展开,表现了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依恋,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晏殊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元代
答案:B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长亭别宴”意指____。
答案:离别的宴席
判断题:诗中表达的情感主要是快乐的。
A. 对
B. 错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这些资料,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晏殊及其作品的背景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