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0: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0:53
经天纬地物,动必计仙才。
几处觅不得,有时还自来。
真风含素发,秋色入灵台。
吟向霜蟾下,终须神鬼哀。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宇宙万物的感悟和对超凡脱俗之才的渴望。他认为,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天道和地理的影响。虽然在很多地方都难以找到这样的才华,但有时它们又会不期而至。真正的风从素发中飘来,秋天的色彩映入心灵的窗台。面对明月下的霜蟾吟唱,最终还是要感受到神灵和鬼魅的悲哀。
贯休(约830-912年),唐代诗人,字子长,号无为居士,生于今浙江一带。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尤其擅长描写月景和秋色。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晚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感慨人生无常和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他对世事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贯休的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和清新的意象打动人心。开篇的“经天纬地物”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表现出他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接下来的“几处觅不得”则流露出一种无奈,尽管努力寻找,却常常无法如愿。这里体现出一种对理想和才华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
“真风含素发,秋色入灵台”则是诗中最具画面感的部分,诗人用“真风”和“秋色”描绘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表明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深切感悟。这种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和孤独。
最后的“吟向霜蟾下,终须神鬼哀”则是整首诗的情感升华,诗人面向月亮吟唱,似乎在与天地对话,最终却又感受到一种无奈和悲哀,仿佛在暗示理想的追求难以实现。
整首诗传达了对理想与才华的追求,以及在追求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孤独和无奈,体现出一种超然的思想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中“仙才”指的是:
A. 普通人才
B. 超凡脱俗的人才
C. 书法家
D. 政治家
“吟向霜蟾下”中的“霜蟾”主要象征:
A. 温暖
B. 孤独与清冷
C. 欢乐
D. 繁荣
“几处觅不得”表达的情感是:
A. 轻松愉快
B. 失落和无奈
C. 愤怒
D. 高兴
可以将贯休的这首诗与李白的《月夜思》进行对比,李白的诗中更突出个人情感与家乡的思念,而贯休则更侧重于对理想和宇宙的思考。两者在意境上相辅相成,共同描绘了对月亮和孤独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