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08: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08:33
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
郭外山色暝,主人林馆秋。
疏钟入卧内,片月到床头。
遥夜惜已半,清言殊未休。
君虽在青琐,心不忘沧洲。
在岐州北郊的严给事的别业中宿夜,
外面的山色渐暗,主人在林间的馆舍里秋意浓。
稀疏的钟声传入卧室,明月照在床头。
漫漫长夜已过去一半,清谈仍未结束。
君虽身在青琐之地,心中却始终不忘沧洲的故乡。
“青琐”与“沧洲”形成对比,前者代表着王朝的权势与世俗的生活,后者则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理想与归属。此对比常见于古代文人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及对自由理想的向往。
作者介绍:岑参(约715年-770年),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以豪放激昂、描绘边塞风光著称。其作品多反映战争、征战士兵的艰苦与壮志,同时也流露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岑参任职于岐州的时期,作者在北郭的严给事别业中宿夜,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与友人交谈的愉悦。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宁静与孤独,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内心的情感波动。开头“郭外山色暝”描绘出一种深秋的景象,外界的静谧与内心的纷扰形成鲜明对比。诗中“稀疏的钟声”和“片月”共同构建出一个宁静的夜晚氛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诗人内心的孤寂。随着“遥夜惜已半”的出现,诗人对于时间的感慨愈发明显,夜晚的漫长让人更加思念故乡。最后,尽管身处他乡,心中对故乡的牵挂始终未减,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无奈的思乡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珍重,也有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理想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友谊的珍惜,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同时也折射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郭外山色暝”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诗人提到的“青琐”指的是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