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17:2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17:22:26
风将好梦到兰亭,惊觉虚檐九子铃。
老眼醒来地着处,倚楼检校树头青。
春风送来美好的梦境,惊醒了我在虚幻的屋檐下,听见九个风铃的声音。
睁开老眼,看到窗外的景象,依靠在楼上,检视那树梢上的新绿。
“兰亭”出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象征着文人雅集的场所。“九子铃”可能与传统文化中数字的象征意义有关,九常被认为是长久和圆满的象征。
作者介绍:洪咨夔,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因其诗文工整,富有文人情怀而受到推崇。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明时节,清明是追思故人的时节,诗人通过描写春风和梦境,表现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自然的热爱。
《清明二绝》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开篇即以“风将好梦到兰亭”引入,生动地勾勒出春风拂面、梦境缥缈的画面,兰亭作为文人雅集之地,暗示了诗人渴望追求高雅生活的情怀。而“惊觉虚檐九子铃”则表现了梦境的破碎与现实的清醒,似乎在提醒人们,梦境虽美,但终究要回归现实。接下来的“老眼醒来地着处,倚楼检校树头青”,更是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表现得淋漓尽致,老眼所见的树头新绿,仿佛在告诉人们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也暗示着生命的循环与延续。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而富含哲理,情感上则流露出淡淡的伤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借助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象,传达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兰亭”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中的雅集
C. 自然风光
诗中提到的“九子铃”可能象征什么?
A. 孤独
B. 美好记忆
C. 生命的结束
诗中的“老眼”反映了什么?
A. 年轻的活力
B. 时间的流逝
C. 对未来的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