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0:5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0:54:57
夫容
洪咨夔 〔宋代〕
向背有感态,纤稼无定姿。
最怜花脱后,全似蕊包时。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美的感慨和对花朵的怜惜之情。诗中提到人们的态度常常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正如花朵在开放时的姿态变化。尤其是花朵凋零之后,和蕊包状态的对比,让人更加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与美的脆弱。
作者介绍:洪咨夔(1092-1151),字君复,号惟庵,南宋时期的诗人。洪咨夔生活在战乱动荡的时期,他的诗作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反映了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动荡的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社会环境复杂,诗人通过对花朵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生命脆弱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花朵的细致观察,勾勒出一种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诗人在开篇以“向背有感态”引入,表明人们的情感态度往往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正如花朵在不同气候、光照下展现出的不同姿态。在“纤稼无定姿”中,禾苗的生长状态象征着生命的不确定性,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的无奈与挣扎。
接下来的“最怜花脱后”,则是诗人情感的高潮,表达了对花朵凋谢的深切怜惜。这种怜惜不仅是对花的美的感叹,更是对生命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悟。最后一句“全似蕊包时”则引发深思,蕊包象征着生命的潜能与初生,暗示着即使美丽会凋零,但生命的种子依然在萌芽,未来依然有希望。
整首诗意蕴深厚,情感细腻,既有对美的欣赏,也有对生命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强调了即使面对衰退和消逝,生命的希望依然存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花的赞美
B. 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C. 对战争的反思
“纤稼无定姿”中“纤稼”指的是什么?
A. 细小的禾苗
B. 美丽的花朵
C. 生命的希望
诗中的“向背”主要反映什么?
A. 人的情感态度
B. 花的开放状态
C. 生命的意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