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1:41: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1:41:12
悲故交
韦应物 〔唐代〕
白璧众求瑕,素丝易成污。
万里颠沛还,高堂已长暮。
积愤方盈抱,缠哀忽逾度。
念子从此终,黄泉竟谁诉。
一为时事感,岂独平生故。
唯见荒丘原,野草涂朝露。
这首诗表达了对故友的深切怀念与悲痛。白璧虽美,但人人都在寻找其瑕疵;素丝虽洁,却容易被污垢沾染。经历万里颠沛,归来时已是高堂暮色。心中的积愤与哀伤交织,难以自已。想到故友从此不在,黄泉之下又有谁能倾诉?这一切皆因时事的感触,难道不是我一生的悲哀?如今只见荒丘原野,野草上沾满了晨露。
“黄泉”常用于古代文学,指代阴间,反映了人们对死亡和故友的思念。诗人通过黄泉的意象,表达了对离去者的无法诉说的哀痛。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人生的感悟与自然的景象,情感真挚,语言简练。
“悲故交”创作于唐代,诗人或因身边朋友的离世而感怀,反映了社会动荡带来的悲痛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悲故交》是一首充满深情的哀悼诗,韦应物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对故交的怀念。诗的开头以“白璧众求瑕,素丝易成污”引入,强调了人们在追求完美时的苛求,同时也暗示了人性的脆弱和易受伤害。随后的“万里颠沛还,高堂已长暮”,展现了诗人经历的艰辛与归来的无奈,时间的流逝使得原本温暖的高堂变得凄凉。
在情感的积累中,诗人表现出深切的愤懑与哀伤,尤其是“念子从此终,黄泉竟谁诉”,传达了失去故友后的孤独与无奈。诗的最后以“唯见荒丘原,野草涂朝露”作结,景象的荒凉与内心的悲凉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深化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细腻,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逝去朋友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给人以强烈的共鸣和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交的深切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人们在失去后的孤独与无奈,深刻反映了人性的脆弱与生命的短暂。
诗中“白璧众求瑕”表达了什么含义?
A. 美好的东西总是受到关注
B. 所有的白璧都没有瑕疵
C. 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不够
D. 美好事物令人厌倦
“黄泉竟谁诉”这一句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A. 说话的人在黄泉中
B. 逝去的朋友没有人倾诉
C. 生活中的烦恼
D. 诗人的孤独感
诗中的“高堂已长暮”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热情
B. 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C. 对朋友的思念
D. 对自然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