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马秀才》

时间: 2025-05-04 10:21:06

诗句

清貌不识睡,见来尝苦吟。

风尘归省日,江海寄家心。

与鹤期前岛,随僧过远林。

相于竟何事,无语与知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21:06

送马秀才

作者: 朱庆馀 〔唐代〕

原文展示:

清貌不识睡,见来尝苦吟。
风尘归省日,江海寄家心。
与鹤期前岛,随僧过远林。
相于竟何事,无语与知音。

白话文翻译:

我清秀的容貌未曾入睡,见到你时我仍在苦苦吟唱。
风尘仆仆归来之日,心中却把江海寄托给了家乡。
与白鹤约好在前面的岛上,跟随僧人穿过遥远的树林。
我们之间究竟有什么事情呢,面对知音我却无言以对。

注释:

  • 清貌: 清秀的容貌。
  • 不识睡: 不曾睡觉,意指不休息。
  • 苦吟: 辛苦地吟诵,形容诗人劳苦地写作。
  • 风尘: 指旅途中的艰辛与劳累。
  • 归省: 返回故乡探望。
  • 江海: 这里象征着远方的家乡。
  • 期前岛: 与白鹤约定的地方。
  • 随僧: 跟随僧人,表示一种追随与向往。
  • 知音: 真正懂自己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庆馀,唐代诗人,以其清新秀丽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达对友情、离别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朱庆馀与友人马秀才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及对未来无奈的感慨。正值盛唐时期,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在动荡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

诗歌鉴赏:

《送马秀才》是一首典型的唐代送别诗,诗中流露出浓厚的离愁与深情。作者以清秀的外貌与苦吟的状态开篇,展现出他在离别时的惆怅与不舍。接着,作者描绘了归乡的情景,虽身在尘世,却心系江海,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鹤期前岛和随僧过远林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友谊的珍视,暗示了与友人重聚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友人的眷恋,也有对未来的迷茫。尤其是最后一句“无语与知音”,将情感推向高潮,既表达了对知音的珍惜,又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孤独,令人深思。诗的意象清新,情感真挚,体现了唐代诗人对友情、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清貌不识睡: 诗人虽清秀但因吟唱而未曾休息,表达了对创作的执着。
    • 见来尝苦吟: 见到友人时自己仍在辛苦作诗,情境显得忙碌而充实。
    • 风尘归省日: 归乡的日子充满了风尘仆仆的劳累,流露出旅途的艰辛。
    • 江海寄家心: 心中对故乡的思念如江海般辽阔。
    • 与鹤期前岛: 期待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愿望。
    • 随僧过远林: 追随僧人,隐喻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 相于竟何事: 最后反思与知音相处的意义。
    • 无语与知音: 表达对知音的默契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 “江海寄家心”用江海比喻对故乡的思念。
    • 拟人: 描绘自然景物,使之具有人情味。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未来的无奈,同时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清貌: 象征纯洁与才华。
  • 江海: 代表广阔的思念与归属感。
  • 白鹤: 象征超脱与理想的追求。
  • 僧人: 代表修行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清貌”指的是什么?

    • A. 清秀的容貌
    • B. 睡觉
    • C. 忙碌的生活
    • D. 对自然的向往
  2. “无语与知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无奈
    • C. 愤怒
    • D. 疲惫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词对比:

  • 《送马秀才》和《送别》有相似的主题,都是表达离别的情感,但《送马秀才》更侧重于内心的思考与友谊的珍惜,而《送别》则更为直白地表达对离别的惆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鹧鸪天·客中春暮 鹧鸪天 题钓鳌图,用黄鲁直韵 鹧鸪天 鹧鸪天 其三 哂誓 鹧鸪天 鹧鸪天 再和燕婷 鹧鸪天·赠赵次骅,兼忆伯先 鹧鸪天 用晏叔原韵题吴湖帆和小山词 鹧鸪天 其二 鹧鸪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侏的词语有哪些 隳节败名 倪际 酉字旁的字 龠字旁的字 谕指 鼎字旁的字 多藏厚亡 脱粟布被 办结尾的成语 犬马之劳 令人羡慕 倚儿不当 三撇旁的字 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雨字头的字 修短随化 深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