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4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49:06
四望非人境,从前洞穴深。
潭清蒲远岸,岚积树无阴。
看草初移屐,扪萝忽并簪。
世嫌山水僻,谁伴谢公吟。
四周望去,竟是无人之境,之前的洞穴更深邃。
水潭清澈,芦苇远远延展到岸边,山岚堆积,树木没有阴影。
看那草刚被鞋子踏过,攀爬的藤萝却忽然缠绕在发簪上。
世人嫌弃这山水偏僻,谁能陪伴谢公吟唱?
朱庆馀(约公元8世纪),字景深,号清叟,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对山水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此诗写于朱庆馀游历南溪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漠。南溪的美丽景色让他感受到一种孤寂的宁静,与世无争的心境。
《和处州严郎中游南溪》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示了朱庆馀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感悟。诗的开头“四望非人境,从前洞穴深”便引导读者进入一个人迹罕至的自然世界,作者以“非人境”强调了此地的宁静和与世隔绝的氛围,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接着“潭清蒲远岸,岚积树无阴”,描绘了水潭的清澈与岸边芦苇的遥远,山间的薄雾缭绕,树木没有阴影,显示出一片开阔的自然景象。此时的山水,既有清丽之美,又显得宁静而空旷,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自由。
“看草初移屐,扪萝忽并簪”,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人的活动与自然的变化结合在一起,草被鞋子压过,藤萝缠绕发簪,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种描写不仅体现了自然的细腻与生动,也隐含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最后一句“世嫌山水僻,谁伴谢公吟”则流露出诗人对世俗的无奈与淡漠,尽管世人嫌弃这偏僻的山水,但诗人心中却向往着谢公的清幽生活,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喜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淡漠,体现了隐逸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心境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中“潭清蒲远岸”描述了什么景象?
A. 水潭清澈,岸边芦苇茂盛
B. 山水险峻,缺少人迹
C. 河流滔滔,风景如画
诗中提到的“谢公”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谢将军
B. 谢安
C. 谢道韫
“世嫌山水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繁华的向往
B. 对偏僻山水的欣赏
C. 对世俗的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