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1:42
海峡形成水一湾。三州鼎峙似屏藩。雄图控制临群岛,遗恨阑珊话百年。沙克逊,不列巅。神明所寄岂徒然。醉生梦死蚩蚩辈,如此江山挽救难。
这首诗描绘了海峡形成的湾流,三个州如同鼎立的屏障。雄心壮志想要控制这些岛屿,但百年遗恨依旧让人感到无奈。沙克逊和不列颠的霸权并非虚幻,而是有神明的庇佑。生活在梦中、醉生梦死的人们,面对这样的江山,要想拯救实在是困难重重。
李继熙,近代诗人,以其激昂的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深刻思考而著称。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民族团结的渴望。
这首《鹧鸪天 其二》是在国家动荡、外有压力的历史背景下创作而成,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分裂与外来侵略的深刻忧虑,以及希望能唤醒人们的责任感。
李继熙的《鹧鸪天 其二》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展现了大时代背景下个人的无奈与责任。诗中提到的“海峡”不仅是地理上的分隔,更是历史与文化的割裂;“三州鼎峙”则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国家的分裂局面,三方势力互相牵制,无法形成合力,给人带来深沉的忧虑。诗中“雄图控制临群岛”表达了对国家领土完整的渴望与对外敌的警惕,但“遗恨阑珊话百年”则揭示了百年来的国恨家仇,令人感到无奈与悲伤。
接下来,沙克逊和不列颠的提及,象征着外敌的压迫,诗人通过神明的寄托,表明他对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深切关注。最后一句“如此江山挽救难”更是将诗歌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未来的深切担忧。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雄浑的语言和悲壮的情感,构建了一个充满历史感和时代感的诗篇。
整首诗以忧国忧民为核心,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与对未来的渴望,同时也展现了对历史遗恨的感慨。通过对外来势力的警惕和对内心沉沦的反思,诗歌传达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诗中提到的“三州”指的是?
A. 三个地理区域
B. 三个政权
C. 三个历史时期
D. 三个民族
“遗恨阑珊话百年”中的“阑珊”意指?
A. 兴旺发达
B. 凋零残缺
C. 和谐统一
D. 辉煌灿烂
诗中“醉生梦死”的意思是?
A. 积极向上
B. 沉迷享乐
C. 努力拼搏
D. 追求真理
答案:1-B,2-B,3-B。
对比李继熙的《鹧鸪天 其二》和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展现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历史的反思,但李的作品更显沉重,强调外部威胁,而杜甫则在国家破碎中表达了对家国的深切情感与个人命运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