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09:09: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9:09:39
调笑令·边草
作者: 戴叔伦 〔唐代〕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边草,边草,边草已尽,士兵也已年老。南山北山雪后晴朗,千里万里明月照耀。明月,明月,听到胡笳一声,愁绪难绝。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大中至贞元间),字景山,晚唐诗人,以边塞诗著称。其作品多描写战争、思乡和自然景色,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唐代边疆动荡之际,战事频繁,士兵疲惫,诗人通过描绘边草、明月等意象,表达对战争和士兵命运的深切关注。
这首《调笑令·边草》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边境的自然景色与士兵的心境,展现了战争带来的孤独与悲伤。诗的开头用“边草”反复呼唤,既有对边境景色的描写,也暗示了士兵的疲惫与无奈。接下来的“山南山北雪晴”,展示出一种宁静的美,形成了对比,突显出士兵在美景中的孤独感。
“千里万里月明”,则是通过月光的明亮,反映出士兵的思乡之情。明月之下,孤独的士兵感受到的除了自然的美好,还有对故乡的无尽思念。“胡笳一声愁绝”,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胡笳声中蕴含着战乱的悲凉与对故乡的无尽愁苦。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展现了戴叔伦对边塞生活深刻的思考与感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悲凉与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边草、明月和胡笳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对士兵命运的关心,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悲凉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边草”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色
B. 战争背景
C. 思乡情绪
D. 士兵的勇敢
“明月”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A. 战争的胜利
B. 士兵的孤独
C. 自然的美丽
D. 家乡的记忆
诗人通过何种手法增强情感表达?
A. 比喻
B. 反复
C. 拟人
D. 对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戴叔伦的边塞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表现出对自然壮丽的描绘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但戴叔伦更侧重于战争带来的孤独感,而王之涣则通过高远的视角传达出一种豪情与壮志,二者的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各具特色。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