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8: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8:27
独上秋城望,高楼出晓烟。
西风漳邺水,旭日鲁邹天。
过客荒无馆,供官薄有田。
时平兼地僻,何况又丰年。
我独自登上秋天的城楼眺望,晨雾中高楼若隐若现。
西风吹拂着漳水和邺水,旭日映照着鲁国与邹国的天空。
过路的旅客在这里没有旅馆可住,供给官员的田地也少得可怜。
如今正值太平,加上这里偏僻,难免又是一个丰收的年头。
“漳水”与“邺水”均为历史上著名的水域,涉及到多位古代文人及历史事件。鲁国与邹国是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代表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反思。
作者介绍: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和诗人。其作品风格独特,常以自然景物和社会民生为题材,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相对平稳的时期。作者在登楼远眺时,感受到自然的美与人世的冷暖,表达了对地方荒凉与丰收的感慨。
《登范县城东楼》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环境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在高楼上眺望的情景。诗人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到秋城的景色,晨雾中高楼的轮廓似乎显得更加苍凉,映衬出秋季的萧瑟。西风的吹拂带来了一丝凉意,诗人借此引入了漳水与邺水的意象,体现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地理的认知。同时,诗中提到的“过客荒无馆”,则揭示了地方的偏僻与贫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真实状况。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融入了对人世间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作者在“时平兼地僻”一句中,指出虽然国家太平,但地方偏僻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进一步引发人们对社会发展的思考。最后的“何况又丰年”更是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展现了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高级别地”是指哪个季节?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诗中“过客荒无馆”意指什么?
A. 旅馆很豪华
B. 旅客没有地方可住
C. 有很多旅客
D. 旅馆生意兴隆
“何况又丰年”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悲观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现在的无奈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郑燮的《登范县城东楼》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以登楼为题,前者更侧重于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后者则强调自然景色的壮丽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两者都有各自的独特风格,但在主题上又有异曲同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