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兰》

时间: 2025-07-12 04:48:12

诗句

此是幽贞一种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径,更写高山一片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4:48:12

原文展示:

此是幽贞一种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径,更写高山一片遮。

白话文翻译:

这是一种清幽而坚贞的花,不求名声显赫,只愿与烟霞相伴。
砍柴的人或许会担心有小径穿过这里,却更显得高山将一切遮挡。

注释:

  • 幽贞:清幽而坚贞,形容兰花的品格高洁。
  • 闻达:指声名显赫,得到广泛认可。
  • 采樵:指砍柴,古时人们常在山中采集柴火。
  • 通来径:指通往此地的小路。
  • 高山一片遮:指高山将周围的景色遮挡,表现出一种孤高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燮(1693年-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晚号“板桥居士”,清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和诗人。郑燮以其独特的个性和艺术风格,尤其以写兰花著称,常常在诗中表达对兰花的喜爱与赞美。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气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的时期,郑燮的诗歌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当时,兰花被视作高洁品味的象征,郑燮通过兰花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诗歌鉴赏:

郑燮的《兰》不仅仅是一首关于兰花的诗,更是对个人品格和生活态度的深刻反思。诗中开头以“此是幽贞一种花”点明了兰花的特质,表明兰花不追逐名利,而是与自然中的烟霞相伴,表现出一种宁静与高洁的心境。兰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品德高洁,郑燮通过此句传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接下来的“采樵或恐通来径”则引入了对人类活动的思考,似乎在担忧会有外界的干扰,破坏这份宁静。最后一句“更写高山一片遮”则展现了高山的伟岸和兰花的孤高,表现出一种无所畏惧的心态。整体诗句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与心灵世界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此是幽贞一种花:开篇直接点明兰花的特征,强调其清幽与坚贞。
  2. 不求闻达只烟霞:表达兰花不追求名声,只愿与自然相伴。
  3. 采樵或恐通来径:引入人类的活动,暗示对打扰宁静的担忧。
  4. 更写高山一片遮:借高山的遮挡,象征保护兰花的环境与心灵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兰花比作坚贞的品格,强调其清高。
  • 对仗: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兰花象征高洁,山象征保护,形成深刻的意象。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兰花的描写,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外界干扰的忧虑。整体情感基调宁静而深邃,展现了郑燮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洁、坚贞的品格。
  • 烟霞:代表自然美景,寓意恬静与和谐。
  • 高山:象征伟岸与保护,带有隐喻的意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郑燮的《兰》主要描写的是哪种花? A. 菊花
    B. 兰花
    C. 桃花
    D. 玫瑰

  2. 诗中“不求闻达”是什么意思? A. 渴望名声
    B. 不追求名利
    C. 想要隐退
    D. 希望被认同

  3. 诗中“高山一片遮”暗示了什么? A. 对自然的向往
    B. 对外界干扰的恐惧
    C. 对孤独的接受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写自然的诗作,展现隐逸生活的情怀。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孤独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郑燮《兰》 vs. 王维《山居秋暝》
    • 郑燮的《兰》强调兰花的孤高与坚贞,表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而王维的《山居秋暝》则通过描写山居的静谧与秋天的景色,展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美。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郑燮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精华》
  • 《兰花的文化象征与艺术表现》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二泉书院 游平山堂同华师道作 秋江渔乐图为邑人宗正纯撰 幸梨园观打毬应制 饯唐永昌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夜宴安乐公主宅 游泾川琴溪 奉和正旦赐宰臣柏叶应制 奉和立春内出彩花树应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折脖子 递胜递负 提手旁的字 阜字旁的字 泥涂曳尾 左手画方,右手画圆 羊字旁的字 下处 乛字旁的字 年头月尾 挑雪填井 屮字旁的字 行不顾言 珍甘 生离死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