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6:18
老书生,白屋中,说黄虞,道古风,许多后辈高科中。
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
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
一个老书生住在简陋的白屋中,谈论着黄虞(古代贤人),讲述着古老的风俗,许多后辈在科举中获得了高名次。
门前的仆从强壮得像老虎,街上飘扬的旗帜像龙一样前行。
一朝失势成了春梦,倒不如在那偏僻的小巷中,教几个小小的孩子。
该诗中提到的“黄虞”可能指的是古代的贤者,如孔子等,是对古代道德理想的追求。而“春梦”则是一个常见的意象,代表着美好而短暂的愿望,如同梦境般不真实。这些元素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思考。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他生活在清朝中期,对于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洞察,其诗作常表现出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道情十首》是郑燮在经历了人生沉浮之后写的,反映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该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教育的重视。
这首诗以老书生的口吻,表达了对名利的冷淡与对教育的重视。诗人在简陋的环境中,提及古人的道德理想,显示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门前的仆从和街上的旌旗象征着社会的繁华,而老书生却感到一朝失势,成了春梦,表现了对物质生活的无奈与失落。与其在繁华的世俗中追名逐利,不如在宁静的环境中教导孩子,这一思想流露出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在意境上反映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整首诗反映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教育的重视,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希望,传达了追求真理与道德的理想。
诗中提到的“老书生”指的是:
A. 年轻的读书人
B. 年长的读书人
C. 富有的商人
D. 官员
诗人选择在“蓬门僻巷”教小童,反映出他对什么的重视?
A. 财富
B. 名誉
C. 教育
D. 权力
“一朝势落成春梦”中的“春梦”象征:
A. 美好的未来
B. 虚幻的荣华
C. 快乐的生活
D. 繁华的社会
对比郑燮的作品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现实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但郑燮更侧重于教育的价值,而杜甫则强调了国家和家园的忧虑。两者在风格上有所不同,郑燮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体现出更多的社会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