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0:00
江上澄鲜秋水新,
邗沟几日雪迷津。
千年战伐百余次,
一岁变更何限人。
尽把黄金通显要,
惟余白眼到清贫。
可怜道上饥寒子,
昨日华堂卧锦茵。
在江边,清澈的秋水如新,
邗沟的雪几日间遮住了渡口。
千年来战争频繁,已经有百余次,
而每年都在改变的是无尽的人生。
人们都把黄金视为重要的通货,
却只剩下白眼看待贫穷。
可怜那些在路上的饥寒之子,
昨天还在华丽的殿堂中卧于锦绣之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晚号板桥居士,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和诗人,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用生活的观察反映社会现实,带有浓厚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战乱交替的时期,作者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历史的深度,也蕴含着对人性的思考。
《扬州 其四》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社会不公的深切关注。开头两句描绘了秋水的清澈与雪的迷蒙,给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仿佛在揭示历史的沧桑与变化。接着,诗人以“千年战伐百余次”的沉痛事实,表明战争带来的苦难与人们生活的无常,展现了历史的残酷。
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对现实的批判,诗人指出人们对金钱的追求与对贫穷的漠视,反映出社会的冷漠与人性的扭曲。最后,以“可怜道上饥寒子”结尾,强烈的对比让人深感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这种对比不仅令读者产生强烈的同情,也让人反思自身的处境与社会的责任。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实的紧迫感,传递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与社会思考,值得人们深思与回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历史,反映出人们对财富的追求与对底层人民的冷漠,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历史的无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邗沟”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千年战伐”主要反映了什么?
诗中“可怜道上饥寒子”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郑燮的《扬州 其四》与杜甫的《春望》都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前者更侧重于历史的变迁与人们的冷漠,而后者则强调国家的沦陷与个人的悲痛。两首诗均通过对比手法揭示了历史与现实的无情,体现了诗人深刻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