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5: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5:20
送少微上人入蜀
作者:戴叔伦 〔唐代〕
十方俱是梦,一念偶寻山。
望刹经巴寺,持瓶向蜀关。
乱猿心本定,流水性长闲。
世俗多离别,王城几日还。
这十方都是梦境,偶尔想到了山中。
遥望那巴寺的钟声,手持水瓶向蜀关走去。
乱猿的心本来是安定的,流水的性情总是悠闲。
世俗间的离别太多,王城几日后又将回归。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743年-约785年),字景山,号少微,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后隐居于山林。以写山水田园诗闻名,风格清新自然,常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戴叔伦送别一位友人(少微上人)进入蜀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送少微上人入蜀》是一首充满哲理的送别诗,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友人关系的深厚,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诗的开头“十方俱是梦”,立即引入了一个哲学的思考,人生如梦,万物皆虚幻。接着,诗人通过“偶寻山”暗示对自然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
“望刹经巴寺,持瓶向蜀关”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旅途的祝福,同时也暗示着修行者对世俗的超脱。接下来的“乱猿心本定,流水性长闲”则是对自然的观察,表面上看似混乱的猿猴,却有其内心的宁静;流动的水虽然变化无常,但其本性却是悠闲自在。这种对比加深了诗的哲理性。
最后两句“世俗多离别,王城几日还”总结了人世间的离别之苦,令人感慨万千。整体而言,诗歌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融入了哲理与情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然与宁静的心境,展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十方俱是梦”表达了什么哲理?
A. 人生如梦
B. 梦想成真
C. 追求理想
D. 人生美好
“持瓶向蜀关”中的“蜀关”指的是哪里?
A. 四川的入口
B. 京城
C. 西北边疆
D. 巴蜀地区
诗中提到的“王城”指的是哪个城市?
A. 洛阳
B. 长安
C. 杭州
D. 南京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对比《送少微上人入蜀》和《送友人》时,两首诗都表现了友情与离别的主题,但《送少微上人入蜀》更关注于内心的哲理与自然的和谐,而《送友人》侧重于对友人的祝福与情感的直接表达。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了唐诗的丰富多样性。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将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唐诗的丰富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