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僧鸾归蜀宁亲》

时间: 2025-07-26 12:46:42

诗句

歌诗精外学,天子是知音。

坐夏宫钟近,宁亲剑阁深。

高名彻西国,旧迹寄东林。

自此栖禅者,因师满蜀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2:46:42

原文展示:

送僧鸾归蜀宁亲
作者: 张乔 〔唐代〕

歌诗精外学,天子是知音。
坐夏宫钟近,宁亲剑阁深。
高名彻西国,旧迹寄东林。
自此栖禅者,因师满蜀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一位僧人归蜀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僧人在诗歌和学问上都很出色,甚至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识。诗人坐在夏宫的钟声附近,宁亲剑阁的景象也很深远。诗人表示,名声已经传遍了西方的国家,往日的遗迹则寄托在东林寺。从今往后,栖息在此的禅者们也会因这位师傅而吟唱蜀地的诗歌。

注释:

  • 歌诗:指的是诗歌,强调其艺术性和学问。
  • 精外学:指的是精通外部的学问,可能暗指广泛的知识。
  • 天子:指皇帝,表示尊贵身份。
  • 宁亲:可能是指宁静的亲近,或指对某种环境的亲近感。
  • 剑阁:剑阁是四川的一处名胜,以其险峻和美丽闻名。
  • 栖禅者:指居住和修行的僧侣。

典故解析:

  • 剑阁:剑阁位于四川,是古代著名的险要之地,历史上有很多诗人提及,象征着高远和深邃。
  • 东林寺:东林寺是中国著名的寺庙之一,历史悠久,常被文人所寄托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清新俊逸著称,常表达对自然、人生和友谊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送别一位返回蜀地的僧人,表达了对僧人学问和品德的赞美,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和尚的尊重和对文化交流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而意味深长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僧人的崇高敬意和对文化的追求。开头两句便交代了僧人的才华,能够得到皇帝的认可,显示出其在社会上的地位。接下来的两句则将视角转向自然与地理,提到的夏宫和剑阁都具有独特的景致,暗示着深邃的思考和内心的宁静。最后的两句则以“栖禅者”作为结尾,表达了希望和期待,认为这位僧人将会影响更多的人,引导他们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语言清新,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典雅风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与深切思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歌诗精外学,天子是知音:强调僧人的才华,能够引起皇帝的注意。
    • 坐夏宫钟近,宁亲剑阁深:描绘了诗人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高名彻西国,旧迹寄东林:表明僧人的名声远播,且与历史遗迹相联系。
    • 自此栖禅者,因师满蜀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认为僧人将影响更多的禅者。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歌诗”与“外学”,形成了对称,增强了语势。
    • 意象:如“夏宫”、“剑阁”等,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 主题思想:这首诗以送别为主线,传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文化传承的期望,体现了唐代文人的情操与理想。

意象分析:

  • 夏宫:象征着高雅和宁静的环境。
  • 剑阁:象征着险峻与崇高的境界。
  • 禅者:代表着追求内心平静与智慧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夏宫”指的是:
    A) 宫殿
    B) 庭院
    C) 山水
    D) 学校

  2. “栖禅者”指的是:
    A) 诗人
    B) 僧侣
    C) 文人
    D) 政客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比较张乔的《送僧鸾归蜀宁亲》和王维的《送别》,前者更多描绘了对文化的传承和期待,后者则突出送别的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秋社分题 江州周寺丞泳夷亭 四月二十八日新热寄仇池 次韵毛君留别 次韵子瞻感旧见寄 後省初成直宿呈子瞻二首 服栗 和子瞻监试举人 次韵石芝 次韵子瞻过淮见寄兼简孙奕职方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心字底的字 彤壶 贪功起衅 善吏 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骇观 人多智广 年弱 一瓣之香 狐群狗党 黍字旁的字 厂字头的字 聿字旁的字 枯瘦如柴 寸心千古 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龝字旁的字 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