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4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4:50
水龙吟 昆明昙花寺
作者: 卢青山
昆明自古长春,夏虫语久荷初麝。
江南谁管,残英纷絮,飞穷无价?
野寺闲梨,青皮尚涩,蝶红休诧。
看消尘细雨,噙香鸟舌,趁游语惊飞下。
穗熟蛙声老咽,甚寒泉蝌虫尾乍?
见人先避,满囊诗兴,堪同谁话?
累石遮亭,林枝犹幸,后邀前迓。
看横波一带,怡然吹皱,海岚千榭。
昆明自古以来就是个长春的地方,夏日的虫鸣声在荷花初绽时便已响起。江南的谁来关心这残留的花瓣与飞舞的絮状物呢?野外的寺庙旁,梨树的果子仍然青涩,红色的蝴蝶也无需惊讶。望着细雨消散,鸟儿的舌头含着花香,趁着游子惊飞的身影。稻穗成熟,蛙声悠远,寒泉中的蝌蚪偶尔露出尾巴。人们见了我先避开,心中诗兴满满,真不知道可以和谁分享?累堆的石头遮住了亭子,林间的枝条依旧幸运,后来的客人也得到了前来迎接的礼遇。看那横波荡漾,悠然自得地吹皱了水面,海上的岚气映衬着千座楼阁。
作者介绍:卢青山,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著称。他的诗歌往往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结合,反映出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昆明昙花寺,诗人受到自然景观的启发,表达了对生命、自然和时间流逝的感悟。
这首《水龙吟》以昆明的自然环境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开篇便以昆明的气候特征引入,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氛围。随后,诗中通过描绘细腻的自然场景,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人通过夏虫的鸣唱和荷花的开放,暗示生命的轮回与美丽。
在意象上,诗的后半部分更为丰富,细雨中的鸟舌、成熟的稻穗和悠扬的蛙声,构建了一个生机盎然的生态图景。诗人以“见人先避”来反映诗人在自然和人群中感到的孤独与思考的深邃,诗兴满满却无处倾诉,形成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对比。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情的抒发,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既有自然的美好,又有对生命流逝的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昆明的自然景象,表达了生命的美好与短暂,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昆明以什么气候著称?
诗中哪种昆虫的鸣叫被提到?
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主要通过哪些自然景象体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分析与学习,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水龙吟》这首诗的精髓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