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水龙吟 赠李元法》

时间: 2025-05-08 00:55:40

诗句

绵绵一气冲关节。

熏蒸遍流百脉。

聚归乾鼎,象成龙虎,性情感结。

精变高超越,功七返、九还无阙。

炼成大药,通神显用,觉香味,遍身泄。

焕吐丹光皎洁。

晃灵台、一点如雪。

常清常净,无馀无欠,圆明莹彻。

显出真心月,射宇宙、了无尘屑。

耸太虚法相,无生神妙,镇千万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0:55:40

原文展示:

水龙吟 赠李元法
作者: 刘志渊 〔元代〕

绵绵一气冲关节。熏蒸遍流百脉。聚归乾鼎,象成龙虎,性情感结。
精变高超越,功七返九还无阙。炼成大药,通神显用,觉香味,遍身泄。
焕吐丹光皎洁。晃灵台一点如雪。常清常净,无馀无欠,圆明莹彻。
显出真心月,射宇宙了无尘屑。耸太虚法相,无生神妙,镇千万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内丹修炼的过程,开头提到内气如同绵绵细流般贯通关节,熏蒸的气息遍布全身的经脉。通过修炼,身体的精气汇聚成乾鼎,形成龙虎二象,内心的情感和感悟也随之凝结。经过高深的变化,修行的功夫不断返还,达到了完美无缺的状态。炼成了大药,通达神明的用处,觉察到那香味弥漫全身。
接着,诗人描绘了灵台的光辉如雪般皎洁,心灵也常保持清净,没有多余或欠缺,圆润明亮。
最后,真心如月,照耀宇宙,尘埃无存,达到无生的神妙境地,镇定了亿万劫难。

注释:

  • 绵绵:形容细长而连绵不绝。
  • 关节:指身体的关节,转喻为气脉的流通。
  • 乾鼎:象征阴阳之气的汇聚,乾为天,代表阳刚之气。
  • 龙虎:象征阴阳和谐的力量。
  • 精变高超越:形容修行达到高深的境界。

典故解析

  • “炼成大药”:指通过修炼所得到的内丹,象征长生不老。
  • “无生神妙”:无生是道教中的一种修行境界,强调超脱生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志渊,元代诗人,专注于道教文化和内丹修炼,作品多涉及修身养性、道理哲学。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修道的过程中,旨在表达对内丹修炼的理解和体验,体现出道教思想的深邃和修行的艰辛。

诗歌鉴赏:

《水龙吟 赠李元法》是一首深具哲理性的道教诗作,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内丹修炼的过程和心灵的升华。全诗以自然的气息和内在的感觉为主线,强调了修炼中身心的和谐与统一。诗人运用“绵绵一气”来形象地描绘内气的流动,营造出一种温和而又深邃的氛围,给人以身心交融之感。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焕吐丹光皎洁”表达了内丹修炼成功后所带来的光明与清净,暗示着内心的宁静与明澈。诗人更以“真心月”来象征修行者的真实本心,强调内在的清净与无尘。这种理想状态不仅是对个人的追求,也是对宇宙真理的探索,表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哲学追求。

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刘志渊对道教修炼的深刻理解与体悟,同时也反映了元代社会对道教文化的重视与推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绵绵一气冲关节:内气如细流般贯通身体。
  2. 熏蒸遍流百脉:气息遍布全身经脉。
  3. 聚归乾鼎,象成龙虎:内气汇聚成乾鼎,象征阴阳和谐。
  4. 性情感结:内心感悟凝结成形。
  5. 精变高超越:修行达到高深境界。
  6. 功七返九还无阙:功夫反复返还,完美无缺。
  7. 炼成大药,通神显用:大药象征内丹,通达神明。
  8. 觉香味,遍身泄:感受到内丹的香气弥漫全身。
  9. 焕吐丹光皎洁:内丹之光明亮如雪。
  10. 晃灵台一点如雪:心灵如雪般清净。
  11. 常清常净,无馀无欠:内心保持清净,没有多余或欠缺。
  12. 圆明莹彻:心灵明亮透彻。
  13. 显出真心月,射宇宙了无尘屑:真心如月照耀宇宙,尘埃无存。
  14. 耸太虚法相,无生神妙:无生的境地超越万劫,神妙无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真心月”比喻内心的真实和清澈。
  • 对仗:如“焕吐丹光皎洁”和“晃灵台一点如雪”,形成对称美。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内丹修炼展开,表达了道教追求身心和谐、超越生死的理想,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探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力和内在的能量。
  • 龙虎:阴阳和谐,象征强大的生命力量。
  • 丹光:修炼成果,象征内心的明亮与升华。
  • 真心月:内心的真实与清净,象征智慧与明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乾鼎”象征什么?
    A. 水
    B. 风
    C. 阴阳和谐
    D. 土

  2. “焕吐丹光皎洁”中“皎洁”指的是什么?
    A. 颜色
    B. 明亮
    C. 清净
    D. 香味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庐山谣》 李白

诗词对比: 《水龙吟》和李白的《静夜思》都表现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前者更强调内在的修炼和道教思想,而后者则诗意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呈现出不同的侧重点,前者理性而深邃,后者抒情而感伤。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道教文化与文学的关系》
  • 《刘志渊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霜天晓角 采石矶蛾眉亭 对月 柴门晚望寄王伟儒 自雕菰淘夜归 春日东社诗成述怀 其二 春日东社诗成述怀 其一 秋日同芝麓诸公集黑窑厂分赋 八月二十六日西山暂归 竹溪为旌城汪伯溱赋 孤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暗藏杀机 沤子 心字底的字 繁体字16画常用字汇总_繁体字16画汉字详解 描写冬天美景的诗_精选冬日诗句与赏析 乙字旁的字 包含旷的词语有哪些 立部首的字有哪些?带立部首的汉字大全 通音 包含施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渠的词语有哪些 韦字旁的字 包含端的词语有哪些 姑息养奸 喝风呵烟 叩心泣血 路工 统帅 披肝沥胆 三框儿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