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6:05
满树斜阳鸟雀喧,
傲霜残菊在篱根。
只今秋水尚围屋,
且喜渔舟直到门。
野渡过桥宽岸迹,
邻翁扶杖验波痕。
回头红叶萧萧落,
樽酒何妨共细论。
在满树的斜阳下,鸟儿欢叫不停;
在篱笆根下,傲然开放的残菊,迎着霜寒。
如今秋水依然环绕着我的房屋,
我高兴的是渔舟已经划到我的门前。
那野渡过桥,岸边的痕迹宽阔可见,
邻里的老翁扶着拐杖,来查看水面留下的波痕。
回头看去,红叶纷纷飘落,
举杯畅饮,何妨一起细细品论?
诗中提到的“残菊”与“红叶”常常出现在古代诗歌中,象征着秋天的凋零与生命的坚韧。菊花在中国文学中常被赋予高洁的象征意义,尤其在秋冬时节,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焦廷琥(约1660-约1730),清代诗人,字子升,号渔隐,江苏人。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常描绘自然景观和田园生活,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秋天,作者可能在一次秋日的傍晚,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借此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共饮的愉悦。诗中描绘的乡村景象,反映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珍视。
这首《柴门晚望寄王伟儒》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田园景色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的开头以“满树斜阳鸟雀喧”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斜阳透过树叶洒下温暖的光芒,鸟儿在此时的欢叫,增添了秋日的生机。接着,诗人转向篱根的“傲霜残菊”,展现出一种生命的顽强与坚韧,这种意象不仅增添了秋天的色彩,也象征着人生的坚韧不拔。
第三、四句“只今秋水尚围屋,且喜渔舟直到门”则展现了一种宁静与满足,秋水环绕着房屋,渔舟的归来带来了一种生活的安宁与喜悦。接下来,诗人通过“野渡过桥宽岸迹”的描写,表达了人与自然的亲近,邻翁扶杖来验水痕,这种细致的观察让诗的意境更为深远。最后两句“回头红叶萧萧落,樽酒何妨共细论”,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思念结合在一起,邀请友人共饮,细说人生,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生活的感悟。
整首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秋天自然景色的赞美、对生活的满足以及对友谊的珍视。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
下列哪一句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
A. 满树斜阳鸟雀喧
B. 笑问客从何处来
C. 试问岭南应不好
D. 红豆生南国
“傲霜残菊”中的“傲霜”是指什么?
A. 傲慢
B. 坚强抵御
C. 傲视
D. 傲然
诗中提到的“渔舟”象征着什么?
A. 生活的安宁
B. 远方的旅行
C. 农业的丰收
D. 友谊的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