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1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12:31
午睡
作者: 郑刚中 〔宋代〕
藜羹饭脱粟,穷达未须计。
日中困炎曦,到枕即昏睡。
营营百为扰,合眼尽遗弃。
悠然一榻间,烂熟见真意。
欲识太古风,去此不多地。
我愿四海平,圭窦永无事。
夏卧法曹簟,冬梦公孙被。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炎热的午后享受安静午睡的心境。简单的藜羹和脱粟的饭菜,生活的艰难与富贵并不需要去计较。正值正午,阳光炙热,我在枕头上便沉沉入睡。世间的纷扰在此时都被我抛在脑后,闭上眼睛就像遗弃了一切。悠然的躺在床上,体验到真正的内心宁静。如果想要了解太古之风,难道非要去遥远的地方?我只希望四海之内都能安宁,像圭窦一样平和,永远没有纷争。夏天我在法曹的竹席上安然入睡,冬天则在公孙的被子里做梦。
郑刚中,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作多反映了个人的生活哲学和对社会的思考。其作品常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为主旨。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的时期。诗人借午睡之际,反思人生,表达对世俗扰动的厌倦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郑刚中的《午睡》通过描绘一个简单而安静的午后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开篇以“藜羹饭脱粟”描绘了简朴的饮食,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平淡,体现出一种对物质享受的淡漠态度。接着提到“日中困炎曦”,不仅描绘出正午的炙热,更反映出身心的疲惫,正是这个时候,诗人选择闭眼入睡,以逃避外界的纷扰。
“营营百为扰,合眼尽遗弃”一联,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喧嚣的无奈与逃避,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悠然一榻间,烂熟见真意”中,诗人通过午睡的状态,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揭示了“知足常乐”的思想。后面的几句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对和平的向往,展现出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观察,也有对理想的追求,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哲学思考。
整首诗歌通过午睡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世俗纷扰的逃避,以及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
郑刚中是哪一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藜羹饭脱粟”中“藜羹”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饮料
b) 一种食物
c) 一种风俗
d) 一种植物
诗中提到的“合眼尽遗弃”表明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对生活的热爱
b) 对社会的逃避
c) 对朋友的依赖
d) 对理想的追求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郑刚中的《午睡》同样表现了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追求,但王维更侧重于描绘自然美,而郑刚中则更强调内心的哲思与对世俗的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