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8: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8:29
作者: 周敦颐 〔宋代〕
山盘江上虬龙活,
殿倚云中洞府深。
钦想真风杳何在,
偃松乔柏共萧森。
山势如虬龙蜿蜒于江上,殿宇依云而建,洞府幽深。心中向往那真实的清风,不知去向何处,而松树与高大的柏树一同在萧瑟的风中摇曳。
“酆都”是古代传说中的阴间,常用来象征神秘与超脱。周敦颐在此提到仙境,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字希声,号守拙,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歌风格简练,常常蕴含哲理,尤其擅长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周敦颐对道教哲学的探索及对自然景象的感悟之时。酆都观是一个道教观念中的理想境地,周敦颐借此表达对理想人生和自然风光的向往。
周敦颐的《题酆都观·仙都观》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自然境界,充满了哲理的思考。诗的开头以“山盘江上虬龙活”引入,展现了江山的雄伟气势,山势如龙,蜿蜒而过,生动形象。接着“殿倚云中洞府深”,将建筑与自然结合,恰似道教中所追求的隐逸生活,给人一种仙境般的感觉。
“钦想真风杳何在”,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真风象征着一种超然的境界,诗人在此感叹其不可得。而最后一句“偃松乔柏共萧森”则通过对松柏的描绘,传达了自然的宁静与坚韧,仿佛在低语着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融入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思考,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人生深邃的哲学思考,展现了周敦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道教思想的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道教文化的深邃和诗人内心的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虬龙”形容的是?
“真风”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的“偃松乔柏”主要表达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周敦颐的《题酆都观·仙都观》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周敦颐更强调内心的哲理思考,而李白则更注重豪放与奔放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