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4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41:31
宿崇圣
作者: 周敦颐 〔宋代〕
公程无暇日,暂得宿清幽。
始觉空间客,不生浮世愁。
温泉喧古洞,晚磬度危楼。
彻晓都忘寐,心疑在沃洲。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忙碌的生活中,难得有一夜的清幽住宿,心中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宁静。诗人首次体会到身处空间的感觉,内心不再受到世俗烦恼的困扰。温泉的声响在古老的洞穴中回荡,黄昏时分的钟声从高楼上传来。直到天明,仍忘却了睡眠,心中疑惑是否在沃洲(沃洲是指一个理想的、和谐的地方)。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字茂叔,号濂溪,宋代著名的哲学家和诗人。他是“理学”的开创者之一,强调心性和自然的关系,在儒家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其诗词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宿崇圣》写于作者游览崇圣寺时,诗人正忙于处理事务,难得有机会在清幽的环境中宿夜,因此借此机会抒发内心的感受和对浮世的思考。
《宿崇圣》是一首典型的宋代山水诗,展现了周敦颐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诗的开头,诗人以“公程无暇日”引入,立即让读者感受到日常生活的忙碌与无奈;然而,接下来的“暂得宿清幽”则展现了一种难得的宁静,仿佛是在忙碌与宁静之间的对比中,引发了深思。
诗中“始觉空间客”暗示了诗人在这个宁静的环境中,心灵得到了释放,进入了宽广的境界,不再为世俗的烦恼所困。接着“温泉喧古洞,晚磬度危楼”两句,构筑了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温泉的声音与晚钟的回响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到身处其境,心灵也随之宁静下来。
最后两句“彻晓都忘寐,心疑在沃洲”更是将内心的超然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居然在清晨来临时,仍忘却了入眠的困倦,心中徘徊在理想的沃洲之中,显示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在意境上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哲学意味,反映出宋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与自然和谐的精神面貌。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繁忙生活的反思、对宁静环境的向往,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心灵自由和自然和谐的执着追求。
诗中提到的“公程”指什么?
“温泉喧古洞”的意思是?
诗人最后的“心疑在沃洲”表达了什么?
答案:
《宿崇圣》 vs 《静夜思》
两首诗都是描写自然与心境的作品。《宿崇圣》通过宁静的环境抒发对浮世的思考,而《静夜思》则通过月光引发对故乡的思念。前者更关注内心的超然与宁静,后者则表现了离愁与思乡的情感。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情感状态和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