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2:23: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2:23:59
九日次韵周学录
作者: 陈镒 〔元代〕
重阳今朝是,触目皆兵戈。
青山岂不好,何由陟嵯峨。
菊花泫清露,枫叶飘寒波。
睹物增盛怀,奈此时未和。
流年易超忽,百世如鸟过。
于焉屏烦虑,酌酒还高歌。
因观作吏人,动辄遭讥诃。
奔驰风尘际,忧患日已多。
吾徒守儒素,其乐当如何。
今天是重阳节,眼前尽是战火的景象。
青山难道不好吗,怎能上到高峻的地方?
菊花上挂着清露,枫叶在寒波中飘舞。
看到这些物象,更加增添了我的豪情,奈何此时却未能痛快。
流年易逝,百世如同飞鸟般的匆匆而过。
在这里我屏弃烦恼,喝酒高歌。
看到那些做官的人,动不动就遭到指责。
在奔波于风尘之间,忧患日渐增多。
我们这些人守着儒雅的品德,生活又该如何快乐?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镒(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字仲明,号阮亭,擅长诗文,尤其以山水诗著称。其作品常蕴含哲理,关注社会现象,反映时代的动荡与个人情感的冲突。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重阳节,正值战乱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节日的景象,表达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对时局的无奈,反映出动荡时代人们的忧虑与思考。
《九日次韵周学录》通过重阳节的传统节日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社会动荡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便提到“重阳今朝是,触目皆兵戈”,对比节日的欢庆氛围与社会的战乱,形成鲜明反差,令人感到压抑。接着,诗人借助青山与菊花的描写,表达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失落感。菊花作为重阳节的象征,泫清露则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忧伤。
而“流年易超忽,百世如鸟过”一句,充分表现了时间的飞逝与人生的无常,诗人对时间的感慨与对生命意义的思索交织在一起。最后,诗人在酒中寻求解脱,想要屏弃烦恼,却又反思这种生活方式的价值,展现出对儒家理想的坚持与对现实的迷茫。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对仗工整,情感层次分明,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又有对世事的无奈,形成了一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基调,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重阳今朝是,触目皆兵戈。
青山岂不好,何由陟嵯峨。
菊花泫清露,枫叶飘寒波。
睹物增盛怀,奈此时未和。
流年易超忽,百世如鸟过。
于焉屏烦虑,酌酒还高歌。
因观作吏人,动辄遭讥诃。
奔驰风尘际,忧患日已多。
吾徒守儒素,其乐当如何。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社会动荡的无奈,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深刻感慨。诗人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展现出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重阳节又称什么?
A. 中秋节
B. 冬至
C. 九九重阳
诗中提到的“青山”象征什么?
A. 战争
B. 美好生活
C. 失落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寻求解脱?
A. 写诗
B. 喝酒
C. 旅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为对《九日次韵周学录》的详细解析与鉴赏,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