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九日止诸少登高》

时间: 2025-07-12 03:20:53

诗句

尘埃漠漠一千里,风雨潇潇十四陵。

立得身高愁转甚,龙山从此不须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3:20:53

原文展示:

尘埃漠漠一千里,
风雨潇潇十四陵。
立得身高愁转甚,
龙山从此不须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尘土弥漫,苍茫无际,一千里之外都看不清楚,风雨萧瑟,给十四座山陵带来了阴沉的气息。站在高处,愁苦的心情愈发加重,今后再也不需要去登龙山了。

注释:

  • 尘埃:尘土、灰尘,这里指的是环境的脏乱和雾霭。
  • 漠漠:模糊、稀疏的样子,形容尘土覆盖广泛,视线受阻。
  • 风雨潇潇:形容秋天的风雨声,细雨淅淅沥沥,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 十四陵: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些帝王陵墓,暗示着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
  • 身高愁转甚:身处高处,愁苦的心情却更加沉重。
  • 龙山:象征着高处或理想的境地,表示对理想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艾可翁,宋代诗人,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著称,常常在诗中表达对自然、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九月九日重阳节,重阳节是登高的传统节日,诗人在这一节日中感受到自然的凄凉与个人的愁苦,因而产生了不再登高的情绪。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历史的沉重感悟。诗的开头以“尘埃漠漠”展现出一种模糊与无尽的感觉,给人一种空旷和孤独的印象。接着“风雨潇潇”进一步营造了阴郁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与历史的沉重。这种情绪在“立得身高愁转甚”一句中达到了高潮,诗人站在高处,反而感受到愁苦加重,暗示着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最后一句“龙山从此不须登”则是对过往的一种告别,表达出一种对理想的放弃与对现实的接受,情感沉重而又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尘埃漠漠一千里: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远方的景物在尘土中显得模糊不清,表现出一种苍凉感。
  2. 风雨潇潇十四陵:风雨的声音传来,给历史遗迹带来萧瑟的气氛,暗示对历史的思考。
  3. 立得身高愁转甚:在高处反而愈发感到忧愁,表明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不满。
  4. 龙山从此不须登:表达了一种放弃理想的感慨,暗示对过去的一种告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尘埃”与人生的困境相联系,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形成一定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风雨潇潇”赋予自然以情感,突出诗人的内心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与理想的深刻反思,情感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过去的告别,展现了复杂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 尘埃:象征着生活中的烦扰与无常,反映出诗人的无奈。
  • 风雨: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龙山:象征着理想与追求,代表了诗人曾经向往的境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尘埃漠漠”表达了怎样的景象?

    • A. 清晰明亮
    • B. 模糊不清
    • C. 热闹喧嚣
  2. “龙山”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理想与追求
    • B. 现实与困境
    • C. 自然风光
  3. 诗人在高处的感受是怎样的?

    • A. 欢快
    • B. 愁苦
    •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登高壮观》

诗词对比:

比较艾可翁的《九日止诸少登高》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均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但艾可翁的诗更强调内心的愁苦,而王维则传达了一种与自然相融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秋暮 滕校书使院小池 喜李馀自蜀至 鹭鸶 夜集田卿宅 夏夜 北岳庙 马嵬 题隐者居 送郑山人游江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毡幕 靣字旁的字 包含见的词语有哪些 妙想天开 迷途羔羊 商品生产 养器 支字旁的字 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鹿字旁的字 瓜字旁的字 疾足先得 杀手锏 知易行难 押司 魚字旁的字 铢量寸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