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4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44:44
三月僧房暖,林花互照明。
路盘层顶上,人在半空行。
水色云含白,禽声谷应清。
天风拂襟袂,缥缈觉身轻。
三月的僧房温暖如春,林中的花朵互相映照着光辉。
小路蜿蜒盘旋在山顶上,人在半空中行走。
水光和云彩交融出洁白的色彩,鸟声在谷中显得格外清晰。
天空的微风拂动着衣襟,令人感到飘渺,仿佛身体变得轻盈。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整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符合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字茂叔,号濂溪,宋代著名的哲学家、诗人和书法家。他是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周敦颐的诗词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清新脱俗的思想。
《大林寺》创作于周敦颐在大林寺的游览时,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诗中描绘的景色与他的理学思想相结合,体现了他对自然与心灵和谐的向往。
《大林寺》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生机。诗中,周敦颐通过对僧房、林花、道路、水色、鸟鸣和天风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全诗的意境轻盈而飘渺,给人一种身心俱轻的感受。诗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超然境界的追求。
诗中“人在半空行”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高远境界的向往,仿佛在高处行走,远离尘世的烦扰。诗的最后两句“天风拂襟袂,缥缈觉身轻”,则是对这种境界的总结,体现了诗人在自然中获得的灵魂升华和心灵的宁静。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流畅的节奏,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状态,反映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理学思想,值得细细品味。
三月僧房暖,林花互照明。
路盘层顶上,人在半空行。
水色云含白,禽声谷应清。
天风拂襟袂,缥缈觉身轻。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体现了他追求精神自由与宁静的理想。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诗人传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表现了对高远境界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僧房”是在哪里?
A. 山脚
B. 山顶
C. 林中
D. 湖边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哪个?
A. 冬天
B. 春天
C. 夏天
D. 秋天
“人在半空行”表达了什么样的感觉?
A. 沉重
B. 忧郁
C. 轻松
D. 恐惧
《大林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前者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轻盈,而后者则更注重秋天的静谧与深沉。两者在意境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美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