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自豫章南还江上作》

时间: 2025-07-28 14:51:23

诗句

归去南江水,磷磷见底清。

转逢空阔处,聊洗滞留情。

浦树遥如待,江鸥近若迎。

津途别有趣,况乃濯吾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4:51:23

原文展示:

自豫章南还江上作
归去南江水,磷磷见底清。
转逢空阔处,聊洗滞留情。
浦树遥如待,江鸥近若迎。
津途别有趣,况乃濯吾缨。

白话文翻译:

我回到南江的水边,清澈见底的水面上泛着磷光。
来到开阔的地方,随意洗去心中滞留的情感。
岸边的树木似乎在远处等待,江边的鸥鸟近在咫尺仿佛在欢迎我。
船上的旅途别有一番趣味,尤其是我还有机会洗净我的衣缨。

注释:

  • 磷磷:形容水面波光粼粼的样子。
  • 滞留情:指心中积存的情感。
  • 浦树:岸边的树木。
  • 江鸥:江边的海鸥。
  • 津途:船上的旅途。
  • 濯吾缨:洗净我的衣缨,象征清洗积压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九龄(678年-740年),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曾任宰相。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张九龄回到南江的途中,表达了他在江上所感受到的清新气息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流露出的情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张九龄的《自豫章南还江上作》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诗。诗的开头以“归去南江水”引入,水的清澈和波光粼粼立刻为读者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仿佛我们也回到了那清澈的江水边。接下来的“转逢空阔处,聊洗滞留情”则展现了诗人希望在辽阔的江面上洗净心中烦扰的情感,表达了对心灵自由的渴望。

在后两句中,浦树和江鸥的描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亲切与融洽,树木的遥远和鸥鸟的近似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感受。最后一句“津途别有趣,况乃濯吾缨”则将诗意推向高潮,表达了在旅途中的乐趣和自我反省的意义,整个诗篇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归去南江水”:诗人回到南江边,点明地点。
  2. “磷磷见底清”:描绘江水清澈透明,波光粼粼。
  3. “转逢空阔处”:来到开阔的地方,心情开朗。
  4. “聊洗滞留情”:希望洗去心中积郁的情感。
  5. “浦树遥如待”:岸边的树木远远地好像在等待他。
  6. “江鸥近若迎”:江边的海鸥好像在热情欢迎他。
  7. “津途别有趣”:旅途中的乐趣并非单一。
  8. “况乃濯吾缨”:特别是还有机会去洗净衣缨,象征内心的净化。

修辞手法:诗中用到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水面“磷磷”的描写使人感受到光影的变化,树木和鸥鸟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使自然景物似乎拥有了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和亲切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在于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江水、树木和海鸥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由、宁静和内心舒畅的追求,展现了一种淡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清澈与宁静。
  • 浦树:象征自然的生机与等待。
  • 江鸥:象征自由和归属感。
  • 衣缨:象征个体的身份与外在形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磷磷”意指什么?

    • A. 清澈见底
    • B. 波光粼粼
    • C. 空旷无云
  2. 诗人希望在“空阔处”做什么?

    • A. 休息
    • B. 洗去心中烦恼
    • C. 钓鱼
  3. “浦树遥如待”中,树木的意象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等待
    • B. 愤怒
    • C. 悲伤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宁静和孤独的氛围,而张九龄则在自然中寻找情感的释放和内心的宁静。两首诗都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隐人山居 题郑寒白来鸿楼图 楼台烟雨亭 进宫斋戒西直门道中作 其二 与王兆京同年宿敬亭 避疫游栖霞岭紫云洞 刘吏部挽词 送一庸先生还津 游灵岩谒杜清献读书处次方石先生韵 其二 和陶诗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送故迎新 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俯首下心 脚管 挟恃 閠字旁的字 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鹵字旁的字 氏字旁的字 随时变化 衣字旁的字 刀光血影 牛字旁的字 郊墅 乌灯黑火 包含云的词语有哪些 玉轫 宿蠹藏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