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2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24:22
与王兆京同年宿敬亭
施闰章 〔明代〕
不辨翠微色,秋山红叶重。
褰裳随去鸟,拄杖倚孤松。
人卧半床月,风传万岭钟。
晓攀天际阁,目断白云峰。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人看不清翠绿的山色,只有秋山的红叶愈加鲜明。轻轻掀起衣裳,像随飞鸟而去;借助拄杖,依靠孤独的松树。人卧床上,半床的月光洒下,风中传来远处万山的钟声。清晨时,攀登高阁,目光所及,已远远看不见白云覆盖的高峰。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内心感受,符合明代山水诗的风格。
作者介绍:施闰章,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自然山水为题材,风格清新隽永,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与友人王兆京共宿敬亭山时,表达了诗人在秋天的感受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山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体会。首句“不辨翠微色,秋山红叶重”,引人入胜,突显出诗人在秋天迷失于红叶之中,既表现出秋色的浓厚,也暗含一种迷惘的情绪。接下来的“褰裳随去鸟,拄杖倚孤松”中,诗人用轻松的动作与孤独的意象对比,揭示了内心的孤寂。夜晚的“人卧半床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孤独的氛围,月光的洒落似乎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最后的“晓攀天际阁,目断白云峰”则体现了诗人追求远大理想的情怀,尽管目光所及已是遥远的白云峰,带着一种向往和无奈。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反映了诗人复杂的心理状态,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人生的思考,构建出一种既清新又深邃的艺术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本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褰裳随去鸟”形象地表现了轻松的状态,同时对比了孤独与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词测试:
诗中“不辨翠微色”中的“翠微”指什么?
A. 绿色的山色
B. 秋天的红叶
C. 夜空的星光
答案:A
“晓攀天际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友人的思念
B. 对理想的追求
C. 对孤独的感慨
答案:B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人生的无奈
C.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A和B(综合选项)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