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奉和圣制途经华山》

时间: 2025-04-26 10:27:27

诗句

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

灵居虽窅密,睿览忽玄同。

日月临高掌,神仙仰大风。

攒峰势岌岌,翊辇气雄雄。

揆物知幽赞,铭勋表圣衷。

会应陪玉检,来此告成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7:27

原文展示:

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
灵居虽窅密,睿览忽玄同。
日月临高掌,神仙仰大风。
攒峰势岌岌,翊辇气雄雄。
揆物知幽赞,铭勋表圣衷。
会应陪玉检,来此告成功。

白话文翻译:

在华山脚下,万乘的车队经过,千座山岩在云海中耸立。
虽然灵气的居所幽深隐秘,睿智的视野却能瞬间渗透到深邃之处。
日月高悬,神仙仰望着浩荡的大风。
群峰耸立,气势磅礴,正如帝王的车辇。
揆度万物,知晓深邃之处的赞美,铭刻功勋,表明圣主的心意。
这次会面应当陪伴着玉笏前来,向圣上报告成功的消息。

注释:

  • 万乘:指数万辆车,形容阵势浩大。
  • 灵居:指神仙居所,形容其神秘而又悠远。
  • 睿览:聪明的观察,形容视野开阔。
  • 临高掌:高高地悬挂在空中的日月。
  • 翊辇:辅佐皇帝的车辇,象征着权威与气势。
  • 揆物知幽:测量事物,了解深奥的道理。

典故解析:

  • 华山:五岳之一,象征着高耸入云的伟岸。
  • 神仙:道教中的超凡脱俗的人物,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玉检:古代皇帝的象征,代表权威与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容,号少康,唐代政治家、诗人,曾任宰相,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清正的品德受到后世的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是张九龄应皇帝之命,途经华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华山壮丽景色的赞美以及对国家前途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张九龄的《奉和圣制途经华山》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也是一首充满政治气息的作品。诗中以华山的雄伟壮丽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注。开篇“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描绘了华山的高耸与壮阔,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同时,诗人在此环境中感受到的是一种宏伟的气势,恰如帝王出巡的盛况。接着,诗人以“灵居虽窅密,睿览忽玄同”表达了对智慧与深邃的追求,强调眼界与境界的提升。

整首诗的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尤其是最后两句“会应陪玉检,来此告成功”,不仅展现了对未来的展望,也表达了对国家和皇帝的忠诚。张九龄通过对华山的描写,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万乘华山下”——形容车队浩荡,华山之下气势磅礴。
    2. “千岩云汉中”——山岩层叠,仿佛云海中的星辰。
    3. “灵居虽窅密”——神秘的居所虽隐秘,但蕴藏着灵气。
    4. “睿览忽玄同”——聪慧的眼光穿透深邃,取得相同的领悟。
    5. “日月临高掌”——日月高悬,掌控着天地的规律。
    6. “神仙仰大风”——神仙仰望着浩荡的大风,象征着自然的力量。
    7. “攒峰势岌岌”——群峰高耸,气势如虹。
    8. “翊辇气雄雄”——比喻辅佐皇帝的气势,彰显威仪。
    9. “揆物知幽赞”——测量事物,了解深奥,表达对智慧的赞美。
    10. “铭勋表圣衷”——铭刻功勋,表明皇帝的心意。
    11. “会应陪玉检”——应当陪同玉笏前来,表明尊重与权威。
    12. “来此告成功”——来此报告成功,寓意着对未来的期望。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平衡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华山的气势与帝王的车辇相提并论,突显其威严。
    • 夸张:通过“万乘”“千岩”等词汇,展现了壮观的场景。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华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美好祝愿与对皇帝的忠诚。诗中蕴含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体现出一种政治家的责任感与历史的使命感。

意象分析:

  • 华山:象征着伟大和力量,体现了自然的壮丽与神秘。
  • 日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永恒,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
  • 神仙:代表理想与超脱,体现了追求精神境界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万乘华山下”中的“万乘”指的是: A. 数万辆车
    B. 一万块石头
    C. 千万的士兵
    D. 一万只鸟

  2. 诗中提到的“灵居”指的是: A. 诗人的家
    B. 神仙的居所
    C. 皇帝的宫殿
    D. 书房

  3. 诗的最后一句“来此告成功”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恐惧
    B. 对成功的期待与报告
    C. 对失败的反思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高》:同样描绘高山的壮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哲理。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虽背景不同,但也同样体现了对壮丽景色的赞美与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
  • 《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读《玄宗幸蜀记》 晚泊湘江作 偶作五首 送黄宾于赴举 再游东林寺作五首 晚泊湘江作(一作晚泊湘江怀古) 寄宋使君 闻大愿和尚顺世三首 其一 送僧之灵夏 上冯使君渡水僧障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贝字旁的字 潜声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包含阿的词语有哪些 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慈孙 虎字头的字 圆冠方领 鸟字旁的字 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投隙抵罅 颛决 金字旁的字 专精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醉梦 水陆并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