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经徐稚墓》

时间: 2025-05-12 04:09:10

诗句

郏鄏妖兴炎汉衰,先生南国卧明夷。

凤凰屡降玄纁礼,

琼石终藏烈火诗。

禁掖衣冠加宋鹊,湖山耕钓没尧时。

千年垄树何人哭,寂寞苍苔内史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4:09:10

原文展示:

经徐稚墓
作者: 陈陶 〔唐代〕

郏鄏妖兴炎汉衰,
先生南国卧明夷。
凤凰屡降玄纁礼,
琼石终藏烈火诗。
禁掖衣冠加宋鹊,
湖山耕钓没尧时。
千年垄树何人哭,
寂寞苍苔内史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的变迁与对逝去人物的追思。诗人通过描写徐稚墓,感慨汉朝的衰落与民族的悲欢离合。诗中提到的“凤凰”及“琼石”象征着文化和理想的追求,而禁掖之地的衣冠和湖山的耕钓则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最后一句则表达了对历史的沉思与无奈,即使千年过去,仍然无人来为历史的遗迹哀悼,只有苍苔静静覆盖着内史碑。

注释:

  • 郏鄏: 地名,古代的一个地方,象征着汉朝的兴盛。
  • 妖兴: 指纷乱或邪恶的势力抬头。
  • 明夷: 可能指某种理想或光明的状态。
  • 玄纁礼: 表示华美的礼仪,象征着礼乐文化。
  • 琼石: 珍贵的石头,象征着诗歌的珍贵。
  • 禁掖: 皇宫或朝廷的深处,象征权力。
  • 宋鹊: 可能指宋朝的鹊,象征着历史的变迁。
  • 尧时: 指尧帝时期,象征着太平盛世。
  • 苍苔: 青苔,表示时间的流逝与荒凉。

典故解析:

  • 凤凰: 在中国文化中,凤凰是吉祥的象征,常用来比喻贤人或美好的事物。
  • 琼石: 代表着诗歌艺术的珍贵与永恒。
  • 尧时: 代表理想社会的象征,通常与和平、幸福的时代相联系。
  • 内史碑: 指历史人物的纪念碑,象征对历史的反思与追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陶,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作品多关注历史、社会与个人情感,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对徐稚的追思之际,通过墓碑的描写,反映出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感慨。

诗歌鉴赏:

《经徐稚墓》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古代名士徐稚的追忆,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无奈。开篇提到“郏鄏妖兴炎汉衰”,直接点明了汉朝的衰落与邪恶势力的兴起,给人以强烈的历史感。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想起了历史的变迁,也引发对当下政治局势的思考。

接下来的“先生南国卧明夷”,则通过对徐稚的追忆,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徐稚作为一位文化名士,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理想。诗中的“凤凰屡降玄纁礼”与“琼石终藏烈火诗”象征着文化传承的珍贵与艰辛,表明了即使在历史的洪流中,文化仍有其光辉的一面。

最后两句“千年垄树何人哭,寂寞苍苔内史碑”,则是对历史的反思与哀叹,千年之后,沧桑巨变,昔日的辉煌已无人铭记,只有苍苔覆盖着内史碑,象征着历史的遗忘与无情。整首诗在哲理中透出一种悲凉,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思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郏鄏妖兴炎汉衰: 描述了汉朝的衰落与乱世的兴起。
    2. 先生南国卧明夷: 缅怀徐稚,表明他在理想中的安宁。
    3. 凤凰屡降玄纁礼: 赞美文化的传承与礼仪之美。
    4. 琼石终藏烈火诗: 表达对文化艺术的珍视。
    5. 禁掖衣冠加宋鹊: 反映历史的更迭与权力的变迁。
    6. 湖山耕钓没尧时: 描述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状态的失落。
    7. 千年垄树何人哭: 表达对历史的孤独感。
    8. 寂寞苍苔内史碑: 历史的遗忘与无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 “凤凰”比喻文化与理想。
    • 对仗: 每两句之间的对仗使诗句更有韵律感。
    • 象征: “琼石”、“苍苔”象征了文化的珍贵与时间的流逝。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历史的追溯与个人的思考,表达了对文化的珍视、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郏鄏: 象征汉朝的辉煌与衰落。
  • 凤凰: 文化与理想的象征。
  • 琼石: 诗歌与文化的珍贵性。
  • 苍苔: 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遗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郏鄏妖兴炎汉衰”中的“妖兴”指的是什么? a) 幸福的生活
    b) 干扰与邪恶势力的抬头
    c) 历史的辉煌
    d) 诗人的理想

  2. “千年垄树何人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怀念过去
    b) 对历史的遗忘与孤独
    c) 对未来的期望
    d) 对现实的满足

答案:

  1. b) 干扰与邪恶势力的抬头
  2. b) 对历史的遗忘与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李白与《经徐稚墓》: 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但李白的作品更具个人情感,而陈陶的诗则更侧重于历史的思考与文化的传承。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

相关查询

送二郎君归长安 梦归故园二首 倦学 登郡楼书事 登郡楼书怀三首 春晚寓怀 酬勾评事 贻诸学童 简竖儒 诫是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举善荐贤 器二不匮 消愁解闷 顶踵捐糜 当结尾的成语 何向 毋字旁的字 生字旁的字 巧同造化 追跟 页字旁的字 追贲 燕结尾的成语 内样 宿谷 四字头的字 瓦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