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2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3:21:31
赋得古莲塘
作者:陈陶 〔唐代〕
阖闾宫娃能采莲,
明珠作佩龙为船。
三千巧笑不复见,
江头废苑花年年。
这首诗描述了古时阖闾宫的少女们能在莲塘中采莲,明珠做成的佩饰,龙形的船只在水上游荡,然而如今却再也看不到那三千巧妙的笑容了,江边的废弃园林中,年年盛开的只是凋零的花朵。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阖闾宫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阖闾国,强调了宫中女子的美丽与才华。诗中提到的莲塘采莲则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象征着青春与美好。
作者介绍:
陈陶,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常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成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繁荣、文化昌盛,陈陶通过对古莲塘的描写,寄托了对过往繁华的怀念与对现实失落的感慨。
《赋得古莲塘》是一首充满怀旧情绪的诗作,通过对古莲塘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曾经繁华岁月的追忆。诗的开头提到的“阖闾宫娃能采莲”,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宫女们在碧绿的莲塘中采莲,宛如仙子般的存在,生动而优雅。接着“明珠作佩龙为船”进一步增强了这一意象的奢华感,诗人用明珠与龙船的对比,表现出那种高贵与优雅的生活方式。
然而,转折句“三千巧笑不复见”则带来了强烈的对比,过去的美好与现在的失落形成鲜明的对照,诗人对这些美丽的女子的怀念充满了无奈与惋惜。最后一句“江头废苑花年年”则是对现实的无情揭示,尽管花年年盛开,但却是被废弃的园林,失去了昔日的生机与活力,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消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强烈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情感深邃而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古莲塘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与对现实失落的感慨,挖掘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与惆怅,展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阖闾宫娃”指的是哪个地方的女子?
“三千巧笑不复见”中,“三千”在这里代表什么意思?
诗中“江头废苑花年年”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