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18:0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18:02:36
上建溪
作者: 陈陶 〔唐代〕
崆峒一派泻苍烟,
长揖丹丘逐水仙。
云树杳冥通上界,
峰峦回合下闽川。
侵星愁过蛟龙国,
采碧时逢婺女船。
已判猿催鬓先白,
几重滩濑在秋天。
这首诗描绘了崆峒山的壮丽景色,诗人仿佛置身于苍烟缭绕的仙境,向丹丘致敬,追逐水中的仙子。诗中的云树令人迷失,似乎通向更高的天界,而层峦叠嶂则环绕着福建的山川。星光渐暗,让人愁绪满怀,经过蛟龙国时,恰逢采碧的婺女船。岁月无情,猿猴的叫声催促着他白发的到来,而重重的滩涧在秋天的景色中显得格外清晰。
陈陶,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但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
《上建溪》写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频繁,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道家思想对自然的尊重与向往。
《上建溪》展现了陈陶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崆峒的壮丽景色,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仙境感,诗人不仅在描绘自然景色,还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紧密结合。开篇的“崆峒一派泻苍烟”,让人感受到一种浩瀚与空灵,仿佛置身于云烟缥缈的境地,随之而来的“长揖丹丘逐水仙”则引导读者感受到一种对理想境界的追寻。整首诗通过意象的交织,营造出一种仿佛可以通往神秘世界的氛围。
诗中的“云树杳冥通上界”一句,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突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敬畏。后半部分的“已判猿催鬓先白”,则通过时间的流逝和衰老,传达出一种人生无常的感慨,形成了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示了唐代诗歌的典雅和哲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丹丘”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高山
C. 红色的小山
D. 一种动物
填空题: 诗中“已判猿催鬓先白”表达了对__的感慨。
判断题: 诗中“婺女船”是指普通的渔船。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