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18: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8:03
蒲门戍观海作
作者: 陈陶 〔唐代〕
廓落溟涨晓,蒲门郁苍苍。
登楼礼东君,旭日生扶桑。
毫厘见蓬瀛,含吐金银光。
草木露未晞,蜃楼气若藏。
欲游蟠桃国,虑涉魑魅乡。
徐市惑秦朝,何人在岩廊。
惜哉千童子,葬骨于眇茫。
恭闻槎客言,东池接天潢。
即此聘牛女,曰祈长寿方。
灵津水清浅,余亦慕修航。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清晨,海面辽阔,潮水涌起,蒲门草木郁郁葱葱。登上楼阁,向东君(春天的神)致敬,旭日从扶桑山升起,微小的光芒照见了蓬瀛(神仙居住的地方),散发着金银的光辉。草木上的露水尚未蒸发,蜃楼的气息似乎藏匿在空气中。想要游历蟠桃国,却又担心会误入魑魅之乡。徐市的繁华令人迷惑,秦朝的遗迹中,何人依然在岩石的走廊中。可惜无数的童子,埋葬在渺茫的海底。恭敬地听闻渡客的言语,东池连通着天际的浩瀚。就在此处,我愿意邀请牛女,祈求长寿的奥方。灵津的水清澈而浅,我也渴望去修航。
作者介绍
陈陶,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诗风清新脱俗,常描绘自然景色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诗人登高望远之际,抒发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思考,反映出唐代社会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蒲门戍观海作》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内心感受的诗作,诗中陈陶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宽广的海洋与青翠的自然。开篇的“廓落溟涨晓”便传达出一种开阔而清新的意境,仿佛让人置身于海边的清晨。诗中多次提到的神话意象,如东君、蓬瀛、蟠桃国等,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期待。
诗的后半段转向对现实的思考,诸如“惜哉千童子,葬骨于眇茫”,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理想难以实现的惋惜。诗人通过“恭闻槎客言”一句,暗示了寻找理想生活的旅程是艰辛的,但仍然抱有希望,渴望与自然、神话中的人物相交往,追求长寿和理想的生活。
整首诗在情感上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既有对美好境界的描绘,也有对世俗迷惑的警醒,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廓落溟涨晓”中的“廓落”指什么?
“草木露未晞”中的“晞”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蟠桃国”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