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时间: 2025-05-15 05:09:16

诗句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05:09:16

原文展示:

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作者: 欧阳修 〔宋代〕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白话文翻译:

胡人以鞍马为家,打猎是他们的习俗。
泉水甘甜,草木美丽,流动的地方没有常住之地,
鸟儿受惊,兽类惊骇,纷纷逃窜。
是谁将汉女嫁给了胡儿?风沙无情,她的容貌如玉。
身在异乡,未能遇见中国人,
我在马上自作思乡之曲。
推手为琵琶,却又放下手中的琶,
胡人也听得伤感叹息。
她的玉颜流落在天涯,
琵琶却传来了汉家的音调。
汉宫争相演奏新谱,
遗恨已深,声音更加苦涩。
纤细的女子在洞房中,
学得琵琶却不愿离开堂前。
不知黄云出塞的路,
岂知这声音能断人肠!
汉宫有位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在天下无一失,
即便能杀掉画工,也于事无益!
耳目所及尚且如此,
万里之遥如何能制服夷狄!
汉朝的计策实在拙劣,
女色难以自夸。
明妃离去时的泪水,
洒落在枝上的花上。
狂风在日暮时分起,
飘泊不定落在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
莫怨东风,应该自叹。

注释:

  • 胡人:指的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常与汉族对立。
  • 鞍马:指马鞍和马,象征游牧生活。
  • 明妃:指王嫱,即王昭君,汉元帝时期的美女,因和亲而远嫁匈奴。
  • 琵琶:一种传统乐器,象征文人的情感寄托。
  • 单于:匈奴的首领。
  • 黄云:指塞外的黄沙,象征遥远的边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以散文、诗词、词曲闻名,尤其在赋、诗方面成就卓著。欧阳修主张文以载道,提倡文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

该诗作是对王介甫的《明妃曲》的和作,表现了因战争和政治原因而导致的离散与思念。诗中通过描绘汉女王昭君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战争带来伤害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王昭君的悲剧命运,反映了战争与婚姻的无奈,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女性命运的同情。诗中以“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开篇,描绘了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表现出一种粗犷而又自由的生活,而这种生活与汉人的安定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接着,诗人提出了“谁将汉女嫁胡儿”的疑问,表达了对王昭君命运的深切关注。

在描绘昭君离国的心情时,诗人通过“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表达了她在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中使用“玉颜流落死天涯”形象地展示了她的美丽与悲惨命运的矛盾,令人心痛。

此外,诗中提到的“推手为琵却手琶”,不仅展示了音乐的魅力,还暗示了汉文化的传承与流失。王昭君虽然身处异域,但她的音乐仍然传递了汉家的情感,反映了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逐渐深化了对王昭君命运的思考,最终以“红颜胜人多薄命”作结,表达了对美丽女性命运的无奈与感慨。诗歌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也是对人性与命运的深刻反思,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胡人以鞍马为家:描述了胡人的游牧生活,强调了他们与汉人不同的生活方式。
  2. 射猎为俗:指出他们以狩猎为主要生活方式,突出其粗犷的特性。
  3. 泉甘草美无常处:写出自然景色的美好,但这种美好是流动不定的。
  4. 鸟惊兽骇争驰逐:描绘了自然界的动荡与生命的脆弱。
  5. 谁将汉女嫁胡儿:引入主题,发出对王昭君命运的质疑。
  6. 风沙无情貌如玉:表现出环境的恶劣与王昭君的美丽形成对比。
  7. 身行不遇中国人:表达了她在异乡的孤独感,未能遇见同胞。
  8. 马上自作思归曲:在马背上自作曲调,表达思乡之情。
  9. 推手为琵却手琶:暗示汉文化的传承,音乐的魅力。
  10. 胡人共听亦咨嗟:胡人也因她的音乐而感到惋惜。
  11. 玉颜流落死天涯:指她的美丽已流落在遥远的国度。
  12. 琵琶却传来汉家:表明汉文化的延续。
  13. 汉宫争按新声谱:描绘汉宫中对新曲的争相演奏。
  14. 遗恨已深声更苦:遗憾已深,音乐声愈加悲苦。
  15. 纤纤女手生洞房:细腻的描写女子在洞房中学习音乐。
  16. 学得琵琶不下堂:暗示她对汉文化的坚持。
  17. 不识黄云出塞路:不知出塞的艰难与遥远。
  18. 岂知此声能断肠:感叹音乐的力量,能触动人心。
  19. 汉宫有佳人:引入王昭君的身份。
  20. 天子初未识:汉元帝初未识她的美丽。
  21. 一朝随汉使:她随汉使出征,命运转折。
  22. 远嫁单于国:远嫁匈奴,命运的悲剧。
  23. 绝色天下无:强调她的绝世美貌。
  24. 一失难再得:失去后再也无法复得。
  25.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即使能杀掉画工也无济于事。
  26. 耳目所及尚如此:感叹现实的无奈。
  27. 万里安能制夷狄:表达对边疆局势的无力感。
  28. 汉计诚已拙:感叹汉朝的计策无效。
  29. 女色难自夸:美女的命运无法自夸。
  30.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她离去时的泪水洒落在花上,令人心痛。
  31.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描绘她的漂泊与孤独。
  32. 红颜胜人多薄命:强调美人命薄,令人唏嘘。
  33. 莫怨东风当自嗟:劝慰自己不必怨恨外界,应该自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颜流落死天涯”,将美丽与悲惨结合。
  • 对仗:如“红颜胜人多薄命”,增加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风沙无情”,赋予自然以情感。
  •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增强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王昭君命运的感慨与对女性命运的同情,展现出历史背景下的无奈与悲哀。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反映了对战争与离散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脆弱命运的无奈与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胡人:象征外族文化与游牧生活。
  • 琵琶:象征汉文化与音乐的传承。
  • 明妃:象征美丽与命运的悲剧。
  • 黄云:象征边疆的艰苦与遥远。
  • 泪水:象征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 胡人与汉人的对立,象征着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 琵琶的演奏,象征着对汉文化的怀念与坚持。
  • 明妃的美丽与命运悲剧,反映了历史对女性的无情。
  • 黄云与泪水,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悲痛,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胡人”主要指什么? A. 汉人
    B. 游牧民族
    C. 文人
    D. 农民

  2. 王昭君的悲剧命运主要因为什么? A. 美丽
    B. 战争与政治
    C. 家庭原因
    D. 文化差异

  3. 诗中哪个乐器象征着汉文化的传承? A. 古筝
    B. 笛子
    C. 琵琶
    D. 二胡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明妃曲》(王介甫)
  • 《长恨歌》(白居易)
  • 《红楼梦》中的诗词

诗词对比:

  • 王介甫的《明妃曲》:同样表现王昭君的命运,情感更为直接。
  • 白居易的《长恨歌》: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主题相似但情感更加细腻。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的作品在情感表达和主题处理上各有千秋,各自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与人文情怀。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南歌子 遣怀 南歌子 南歌子 南歌子 南歌子 南歌子 南歌子 毁 南歌子 南歌子 其十 南歌子 祀灶日闻爆竹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辛字旁的字 溃盟 豁萨 遣将征兵 妇人女子 青字旁的字 四字头的字 大片 弯腰捧腹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川字旁的字 上书言事 毋字旁的字 啧啧称赏 核价 搭桥牵线 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