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纵囚论》

时间: 2025-05-12 05:19:00

诗句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

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

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

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

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

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

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

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

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

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

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

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

然此必无之事也。

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

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

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5:19:00

纵囚论

作者: 欧阳修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白话文翻译

信义存在于君子之中,而刑罚施加于小人之上。对待死者,只有大罪恶才会被处以死刑,这是小人中最为严重的行为。宁愿为了信义而死,也不愿苟且偷生,把死亡视为归宿,这对君子来说是最难的事情。唐太宗六年,赦免了三百多个重罪犯,允许他们回家,约定在期限内自首以接受死刑。因此,君子所难以做到的,反而期望小人能做得到。那些囚徒在期限内,最终自首的几乎没有。这是君子所难以做到的,而小人所易于做到的。这岂是人情常理吗?有人说,罪大恶极确实是小人的行为,但施加恩德于他们,可以使他们变成君子。因为恩德进入人心深处,改变人的速度也很快,确实有这样的情况。太宗这样做,是为了获得名声。然而,怎么能知道他们被放出来后,是否真的会回来以求免罪呢?又怎么能知道被放出来的人是否会自首以求得免罪呢?这正是上贼下之情。意图他们必来而放之,是上贼下之情;意图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我看到上下之间相互利用形成了这样的名声。哪里有什么施恩德与信义的说法呢?不然,太宗在全国施德六年,无法使小人不犯极恶大罪,而一天的恩德却能使他们视死如归,保持信义。这是难以通行的论调。那么,为什么能说放他们而让他们自首,杀之无赦?而又放之而他们自首,则可知道这是恩德的结果。然而,这必定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放之而自首并赦免,偶尔可以这样做;若屡次这样,则杀人者皆不死。这样的道理能成为天下的常法吗?不可常行,其圣人之法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注释

  1. 君子: 具备道德品质的人,通常指有德行和信义的士人。
  2. 小人: 指道德品质低劣的人,常常为私利而行事。
  3. 信义: 忠诚与信任,指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标准。
  4. 恩德: 施予的恩惠与恩情,用以感化他人。
  5. 极恶: 极其恶劣的行为或罪行。
  6. 纵囚: 释放囚犯,允许其回家。
  7. 自归: 自愿返回,通常是指自首。

典故解析

  • 唐太宗: 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以其宽仁大度、治国有道而著称。
  • 尧舜三王: 古代中国的贤君,象征着仁政与德治的典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主张清新自然的诗风,影响了后来的诗人。

创作背景: 本诗当时正值社会动荡与道德腐化之时,欧阳修通过对比君子与小人的行为,探讨了仁义与法治的关系,旨在提倡信义与德治,反对单纯依靠刑罚。


诗歌鉴赏

《纵囚论》不仅是一篇关于法律与道德的讨论,更是欧阳修对人性深刻洞察的体现。诗中提到的“信义”与“小人”之间的对比,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道德与法律的不同态度。欧阳修通过唐太宗的宽仁政策,讨论了施德与信义之间的关系,认为恩德能够改变人的行为,甚至使小人向善。然而,诗人也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这种转变并不常见,且不应成为常法。

这首诗也展现了欧阳修对“人情”的深刻理解,他认为治国理政应当基于人性而非单靠严刑峻法。通过对“纵囚”与“自归”的讨论,诗人反映了当时法治与人情之间的矛盾,强调只有建立在信任与德行上的治理,才能真正实现长久的和平与安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信义行于君子: 君子讲求信义,而小人则恣意妄为。
  • 宁以义死,不苟幸生: 君子宁可为信义而死,也不愿意苟且偷生。
  • 唐太宗之六年: 提到历史背景,唐太宗的仁政。
  • 自归以就死: 放囚犯回家,约定在一定时间内自首。
  • 小人之所易也: 小人更容易违背信义,而君子则难以做到。

修辞手法:

  • 对比: 君子与小人、信义与极恶的对比,强调道德的选择。
  • 排比: 通过排比句式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和逻辑性。

主题思想: 本诗探讨了人性与法治的关系,强调信义的重要性,反映出对传统道德的尊重与对法律严苛的质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君子: 象征理想的道德标准。
  • 小人: 代表堕落的人性与道德败坏。
  • 恩德: 表达宽容与仁爱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欧阳修在《纵囚论》中提到的“君子”是指什么样的人?

    • A. 只讲求利益的人
    • B. 具备道德品质的人
    • C. 只遵循法律的人
    • D. 不关心他人的人
  2. 唐太宗的仁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A. 施以重刑
    • B. 放宽对囚犯的政策
    • C. 增加税收
    • D. 扩大战争
  3. 本文讨论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 A. 法律的严厉性
    • B. 道德与人情的关系
    • C. 个人的私利
    • D. 政治的斗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 《滕王阁序》 - 王勃

诗词对比:

  • 《岳阳楼记》: 同样探讨了人情与治国理政的关系,但更加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 《滕王阁序》: 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历史感,反映了人对于社会与历史的思考。

参考资料

  1. 欧阳修《集句》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宋代文学概论》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杂咏一百首 其四十八 周堪 牢落 哭赵紫芝 石竺山二十咏 其二 九月初十日值宿玉堂七绝 挽史馆资政木石尢公三首 沁园春·驯於蹇驴 和竹溪三诗·遣兴 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 石竺山二十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烂曼 打扇 首字旁的字 并辔 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实心眼儿 乛字旁的字 三撇旁的字 五斗先生 包含石的成语 臼字旁的字 块然独处 吃功夫 匸字旁的字 欢迸乱跳 缓颊 别无二致 包含凌的词语有哪些 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