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0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06:07
春寄西山陈陶
作者:贯休 〔唐代〕
搔首复搔首,孤怀草萋萋。
春光已满目,君在西山西。
堑水成文去,庭柯擎翠低。
所思不可见,黄鸟花中啼。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不断地搔首,心中充满孤独的情怀,草木青葱,春天的景色在眼前一片明艳。可是朋友却远在西山,无法相见。水流淌过,留下了痕迹,庭院中的树枝低垂,似乎也在诉说着思念之情。所思之人难以相见,只有黄鸟在花间啼鸣,仿佛在回应自己的孤寂。
诗中提到的“西山”,可能指代著名的山脉或与友人相关的地点,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春天在古代诗歌中常常是怀念和情感寄托的季节,黄鸟在此用以增强春天的氛围。
作者介绍:贯休,唐代诗人,号贯休,初名贯之,后改名休,擅长写诗,尤其是山水田园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有对友人的思念与自然景色的描写。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春天,诗人在此期间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正值春光明媚,但与友人的距离让他倍感孤独。
贯休的《春寄西山陈陶》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开头“搔首复搔首”即刻传达出一种不安和焦虑,接下来的“孤怀草萋萋”则进一步加重了这种孤独感。春天的草木葱郁,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但对于诗人来说,这样的美景反而成了思念的背景,愈发突显了他内心的孤寂。
“春光已满目,君在西山西”一句,描绘出一种强烈的对比。春光普照,所有的美好仿佛都在召唤着朋友的到来,而西山的遥远让这一切显得格外无奈。这种对比增强了诗人的情感表达,使得思念之情更加浓烈。
后面几句“堑水成文去,庭柯擎翠低”则通过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如何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诗的最后一句“所思不可见,黄鸟花中啼”则将思念化为黄鸟的鸣叫,寓意深远,既是对春天生机的赞美,也是一种对孤独的深刻感知。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春天的赞美,也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细腻与脆弱,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念的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情感表达,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人际关系的疏远,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复杂情感。诗中流露出的孤独与思念,传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搔首复搔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兴奋
B. 焦虑
C. 快乐
诗中提到的“君在西山西”,说明了什么?
A. 诗人心情愉快
B. 朋友远在他乡
C. 自然景色优美
“黄鸟花中啼”中,黄鸟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诗人的忧伤
C. 友人的到来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参考资料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魅力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