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6: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6:28
怀南岳隐士二首(一作赠隐者)
千峰映碧湘,真隐此中藏。
饼不煮石吃,眉应似发长。
风榸支酒瓮,鹤虱落琴床。
虽斅忘机者,斯人尚未忘。
见说祝融峰,擎天势似腾。
藏千寻瀑布,出十八高僧。
古路无人迹,新霞出石棱。
终期将尔叟,一一月中登。
第一首:
千山万水倒映在碧绿的湘江之中,真正的隐士就藏在这山水之间。
不需要煮饼来吃,眉毛自然长得像头发那样。
在风中摇曳的酒坛,鹤虱草掉落在琴床上。
虽然他是忘却世事的人,但他心中仍有未曾忘却的事。
第二首:
听说祝融峰,直入云霄,仿佛在腾飞。
那里藏有千寻的瀑布,流出的是十八位高僧。
古老的小路上无人踪迹,新霞从石头的边缘升起。
最终我愿与你这位老者,一同于每个月的月中登顶。
作者介绍:贯休,唐代诗人,精于诗歌、书法、绘画。生于长安,后隐居南岳,崇尚道教,作品多反映山水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隐士生活之际,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赞美。背景是唐代盛行的隐逸文化,隐士们追求与世隔绝、独立自足的理想生活。
贯休的《怀南岳隐士二首》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隐士生活的细腻刻画,展现了隐士的精神世界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第一首诗描绘了隐士的栖息之所,千峰与湘江的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通过“饼不煮石吃”这一句,贯休传达出隐士的生活简朴,反映了他对于世俗喧嚣的超然态度。
第二首则聚焦于祝融峰的壮丽与隐士的高洁追求,展现出一种追求高远理想的坚定信念。古路无人迹的描写,更是突显出隐士生活的孤独与宁静。整体来看,贯休的诗作不仅富有自然景观的美感,也渗透着对隐逸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形成了独特的哲理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的超脱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碧湘”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中隐士的生活状态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
“虽斅忘机者,斯人尚未忘”中“斅”的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