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晚春寄张侍郎》

时间: 2025-04-26 05:14:21

诗句

遐想涪陵岸,山花半已残。

人心何以遣,天步正艰难。

鸟听黄袍小,城临白帝寒。

应知窗下梦,日日到江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14:21

原文展示

晚春寄张侍郎
作者:贯休(唐代)
遐想涪陵岸,山花半已残。
人心何以遣,天步正艰难。
鸟听黄袍小,城临白帝寒。
应知窗下梦,日日到江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感慨。诗人想象着涪陵的河岸,春天的山花已经凋零一半。人心应如何寄托呢?因为天意难测,处境艰难。鸟儿听见的却是身着黄袍的小鸟,而城池却面临白帝山的寒冷。想必你应该知道,在窗下的梦,日日都飞向江边。

注释

  • 涪陵:古地名,位于今重庆市,素有山水之美。
  • 黄袍:通常指官服,诗中可能是借指小鸟的颜色。
  • 白帝:指白帝城,位于重庆,也是著名的历史遗址。
  • 窗下梦:指在窗边所做的梦,暗示思念与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贯休(约830年-908年),字景仁,唐代诗人,性情洒脱,作品多表现山水、友情及人生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晚春时节,诗人因思念友人张侍郎而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情感与对时光流逝的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晚春时节的自然景象和内心的情感交织。诗的开头以“遐想涪陵岸”引入,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接着“山花半已残”,用自然景象反映出时间的流逝,春天的美好即将结束。接下来的“人心何以遣”展现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似乎在询问如何安置自己的心情。下联“天步正艰难”则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整首诗以鸟儿的听闻和白帝城的寒冷,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思念。结尾的“日日到江干”则是对友人的寄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希望再次相见的愿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遐想涪陵岸”:诗人远远想起涪陵的河岸,表现思乡情绪。
    • “山花半已残”:春天的花儿已经凋零一半,暗示春天将尽,岁月流逝。
    • “人心何以遣”:人心该如何安排,表明对生活的思考。
    • “天步正艰难”:生活的道路艰难,感叹人生的苦涩。
    • “鸟听黄袍小”:鸟儿的声音和颜色,传递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气息。
    • “城临白帝寒”:白帝城的寒冷,衬托出孤寂的环境。
    • “应知窗下梦”:在窗下的梦境,暗示对友人的思念。
    • “日日到江干”:梦境中的思念每天都抵达江边,展现思念的持续性。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心情感结合,通过山花的凋零映射人生无常。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和修辞使得语言更为优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表现了对春天的感慨、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艰辛的深刻思考,折射出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涪陵:象征思乡之情。
  • 山花: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 黄袍:代表生命的活力与新生。
  • 白帝寒:象征孤独与萧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涪陵是指哪个地方? a) 四川
    b) 重庆
    c) 湖南

  2. 诗人对春天的感情是怎样的?
    a) 愉快
    b) 惆怅
    c) 无所谓

答案

  1. b) 重庆
  2. b) 惆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畅想,而贯休的《晚春寄张侍郎》则更多地展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友人的思念,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明显的差异,但都体现了唐代诗歌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贯休诗集》

相关查询

虞美人 虞美人 虞美人(和赵承之送权朝美接伴) 虞美人 醉作 虞美人 虞美人 观来生缘新剧,择其尤感人者记以小词 虞美人 虞美人 虞美人 其三 有赠 虞美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驿道 磬欬 兀字旁的字 露红烟紫 道而不径 三顾草庐 丨字旁的字 魚字旁的字 威怀 玉茭 攴字旁的字 羑筌 包含淆的成语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鸟字旁的字 牛马易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