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道士归天台》

时间: 2025-04-26 05:38:22

诗句

道高留不住,道去更何云。

举世皆趋世,如君始爱君。

径侵银地滑,瀑到石城闻。

它日如相忆,金桃一为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38:22

原文展示:

送道士归天台
道高留不住,道去更何云。
举世皆趋世,如君始爱君。
径侵银地滑,瀑到石城闻。
它日如相忆,金桃一为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道士的高洁无法留住,离去又能说些什么呢?世间的人都在追求世俗的事物,而你却是独自钟情于道理。小路渗透着银色的光辉,瀑布声传到石城。日后若是想起你,愿把那金桃分享。

注释:

  • 道高:指道士的高尚品德或道行。
  • 留不住:即使道士的品德再高,也无法长久留在世间。
  • 举世皆趋世:世人都在追求世俗的名利。
  • 金桃:金桃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可能指的是珍贵的友谊或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是唐代著名的诗人、道士,他的诗歌往往表现出对道教思想的推崇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他的作品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常常以山水、道教为题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送别一位道士时所作,表达了对道士高洁品德的钦佩和对其离去的惋惜,以及对世俗纷扰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道士归天台》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歌,贯休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道士的高洁与世俗的对比。开头两句“道高留不住,道去更何云”,道士的高尚品德虽令人敬仰,但在世俗中却难以长久,表达了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无奈。接着,诗人进一步分析世人皆趋于世俗,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冷眼旁观。诗中“径侵银地滑,瀑到石城闻”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面,既象征着道士所追求的宁静境界,也映衬了他与世俗的隔绝。最后一句“它日如相忆,金桃一为分”,不仅是对未来美好回忆的寄托,也暗示着对道士友谊的珍视。这首诗在语言上简洁而意蕴深远,展现了贯休对道教思想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道高留不住:道士的高尚品德无法长久留存于世。
  2. 道去更何云:道士离去后又能说些什么呢?
  3. 举世皆趋世:世间的人都在追逐世俗的事物。
  4. 如君始爱君:像你这样的人,才真正懂得爱的意义。
  5. 径侵银地滑:小路在月光下显得光滑如银。
  6. 瀑到石城闻:瀑布的声音传到石城,清脆悦耳。
  7. 它日如相忆:在将来的某一天,若想起你。
  8. 金桃一为分:愿把那金桃与君分享,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道士的品德比作高峰,强调其崇高。
  • 拟人:用“道去”赋予道士以人的属性,增加情感色彩。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道士的高洁和世俗的纷扰展开,表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和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贯休对道教思想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道士:象征理想与高尚。
  • 银地:象征宁静和美好,代表一种理想的境界。
  • 金桃:象征珍贵的友谊和美好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道士”象征着什么? A. 世俗的名利
    B. 高尚的理想
    C. 自然景色

  2. “径侵银地滑”中的“银地”指的是什么? A. 田地
    B. 月光下的道路
    C. 银色的河流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忘却
    B. 珍惜与回忆
    C. 悲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现了送别的情感,但更多强调旅途的艰辛与朋友间的深情。相比之下,贯休的《送道士归天台》则更集中于道士的高洁与世俗的对比,展现了更深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八月十四夜 赠恩平开平陵水三明府 樊文宗复来督学志喜 楚泽凯旋和王郡守韵 人日 赠客忆乡 偈五首 其五 偈五首 其三 偈五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温信 悬而未决 包含秘的成语 震风陵雨 耒字旁的字 顺颂 物在人亡 比字旁的字 怪形怪状 眼眵 攴字旁的字 毛愣 断梗浮萍 人字头的字 尸骨 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几字旁的字 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