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沁园春(和苏宣教韵)》

时间: 2025-05-23 13:38:10

诗句

直下承当,本来能解,莫遣干休。

算如今蹉过,峥嵘岁月,分阴可惜,一日三秋。

闹里偷声,日中逃影,用尽机关无少留。

争知道,是沤生即水,水外无沤。

世人等是悠悠。

谁著个工夫里求。

但掩耳窃钟,将泥洗块,觅花空里,舐蜜刀头。

何以忙中,尻舆浸假,邀取三彭同载游。

真如界,向毗卢顶上,荐取无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13:38:10

原文展示:

沁园春(和苏宣教韵) 廖行之 〔宋代〕

直下承当,本来能解,莫遣干休。 算如今蹉过,峥嵘岁月,分阴可惜,一日三秋。 闹里偷声,日中逃影,用尽机关无少留。 争知道,是沤生即水,水外无沤。 世人等是悠悠。谁著个工夫里求。 但掩耳窃钟,将泥洗块,觅花空里,舐蜜刀头。 何以忙中,尻舆浸假,邀取三彭同载游。 真如界,向毗卢顶上,荐取无忧。

白话文翻译:

直接承担下来,本来就能理解,不要让事情半途而废。 想想现在错过了,那些辉煌的岁月,每一分每一秒都值得珍惜,一天就像过了三年。 在喧嚣中偷取宁静,在阳光下逃避影子,用尽所有手段却无所留存。 谁知道,泡沫生成就如同水,水之外没有泡沫。 世人都是悠闲的。谁会在忙碌中寻求。 只是掩耳盗铃,用泥洗石头,在花丛中寻找空虚,舔蜜糖的刀尖。 为何在忙碌中,乘坐的车子渐渐浸入水中,邀请三位朋友一同出游。 在真实的境界中,向最高的顶峰上,推荐无忧无虑的生活。

注释:

  • 直下承当:直接承担责任或任务。
  • 本来能解:原本就能够理解或解决。
  • 莫遣干休:不要让事情半途而废。
  • 蹉过:错过。
  • 峥嵘岁月:形容岁月辉煌或不平凡。
  • 分阴可惜:每一分每一秒都值得珍惜。
  • 一日三秋:形容时间过得非常慢,一天像过了三年。
  • 闹里偷声:在喧嚣中寻找宁静。
  • 日中逃影:在阳光下逃避影子,比喻逃避现实。
  • 用尽机关:用尽所有手段或计谋。
  • 无少留:无所留存,没有留下什么。
  • 沤生即水:泡沫生成就如同水,比喻事物的本质。
  • 水外无沤:水之外没有泡沫,比喻事物的本质之外没有其他。
  • 悠悠:悠闲的样子。
  • 掩耳窃钟:比喻自欺欺人。
  • 将泥洗块:用泥洗石头,比喻无用功。
  • 觅花空里:在花丛中寻找空虚,比喻寻找不存在的。
  • 舐蜜刀头:舔蜜糖的刀尖,比喻贪图小利而冒险。
  • 尻舆浸假:乘坐的车子渐渐浸入水中,比喻处境逐渐恶化。
  • 三彭:三位朋友。
  • 真如界:真实的境界。
  • 毗卢顶上:最高的顶峰。
  • 荐取无忧:推荐无忧无虑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约1137-1189),字仲美,号鹤山,南宋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表达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这首诗是和苏宣教的韵,苏宣教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这首诗可能是廖行之在回应苏宣教的作品时创作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多有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反思,这首诗可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时间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沤生即水,水外无沤”比喻事物的本质,以及“掩耳窃钟”、“将泥洗块”等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见解。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南宋文人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直下承当,本来能解,莫遣干休。
    • 直接承担责任,本来就能理解,不要让事情半途而废。
  2. 算如今蹉过,峥嵘岁月,分阴可惜,一日三秋。
    • 想想现在错过了,那些辉煌的岁月,每一分每一秒都值得珍惜,一天就像过了三年。
  3. 闹里偷声,日中逃影,用尽机关无少留。
    • 在喧嚣中偷取宁静,在阳光下逃避影子,用尽所有手段却无所留存。
  4. 争知道,是沤生即水,水外无沤。
    • 谁知道,泡沫生成就如同水,水之外没有泡沫。
  5. 世人等是悠悠。谁著个工夫里求。
    • 世人都是悠闲的。谁会在忙碌中寻求。
  6. 但掩耳窃钟,将泥洗块,觅花空里,舐蜜刀头。
    • 只是掩耳盗铃,用泥洗石头,在花丛中寻找空虚,舔蜜糖的刀尖。
  7. 何以忙中,尻舆浸假,邀取三彭同载游。
    • 为何在忙碌中,乘坐的车子渐渐浸入水中,邀请三位朋友一同出游。
  8. 真如界,向毗卢顶上,荐取无忧。
    • 在真实的境界中,向最高的顶峰上,推荐无忧无虑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沤生即水,水外无沤”比喻事物的本质。
  • 拟人:如“闹里偷声,日中逃影”将宁静和影子拟人化。
  • 对仗:如“分阴可惜,一日三秋”形成对仗,强调时间的珍贵。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时间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作者通过对时间的珍惜和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沤生即水、掩耳窃钟、将泥洗块、觅花空里、舐蜜刀头。
  • 解释:这些意象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如“沤生即水”比喻事物的本质,“掩耳窃钟”比喻自欺欺人,“将泥洗块”比喻无用功,“觅花空里”比喻寻找不存在的,“舐蜜刀头”比喻贪图小利而冒险。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一日三秋”形容的是什么? A. 时间过得非常快 B. 时间过得非常慢 C. 时间停滞不前
    2. “掩耳窃钟”比喻的是什么? A. 自欺欺人 B. 聪明反被聪明误 C. 无用功
    3. 诗中“沤生即水,水外无沤”比喻的是什么? A. 事物的本质 B. 事物的表象 C. 事物的变化
    4. 诗的最后一句“荐取无忧”表达了什么? A. 推荐无忧无虑的生活 B. 推荐忙碌的生活 C. 推荐现实的生活

答案:

  1. B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 诗词对比: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廖行之的这首诗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则通过对元宵节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宋诗选注》、《宋词三百首》。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相和歌辞。飞来双白鹤 相和歌辞。中妇织流黄 侍宴归雁堂 侍宴应诏赋韵得前字 发营逢雨应诏 奉和咏日午 赋得慎罚 赋得吴都 凌晨早朝 奉和出颍至淮应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豸字旁的字 水明山秀 虚往实归 抱结尾的成语 明月与砾同囊 月眉星眼 意料之外 艸字旁的字 大龄 包含故的成语 电饭煲 一字旁的字 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辵字旁的字 年华垂暮 得风便转 大字旁的字 巧舌如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