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5:09
原文展示:
荐士今谁有古风,不论疎戚与穷通。怜渠报国河南尹,愧我无私第五公。
白话文翻译:
如今谁能像古人那样推荐贤士,不计较亲疏与贫富。我怜悯那位在河南报国的尹,却愧对自己无私的第五公。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他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感慨,以及对自己未能如古人那样无私荐贤的自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廖行之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思,他感叹现今社会缺乏古人的风范,不再有人像古人那样不计个人得失,推荐贤能之士。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那些为国家尽忠职守的人的敬佩,以及对自己未能做到无私荐贤的愧疚。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人的风范和现今社会的缺失,表达了作者对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诗中“荐士今谁有古风”一句,直接点出了主题,即现今社会缺乏古人的那种不计个人得失,推荐贤能之士的风范。接着,“不论疎戚与穷通”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风范的核心,即不计较亲疏与贫富,只看重人才本身。后两句通过对河南尹的怜悯和对第五公的愧疚,表达了作者对那些为国家尽忠职守的人的敬佩,以及对自己未能做到无私荐贤的愧疚。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反省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现今社会缺乏古人的风范的反思,以及对自己未能做到无私荐贤的自责。通过对比和拟人等修辞手法,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和对那些为国家尽忠职守的人的敬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第五公”是指谁? A. 第五伦 B. 第五琦 C. 第五福 D. 第五元先 答案:A
诗中的“荐士今谁有古风”表达了什么意思? A. 现今社会缺乏古人的风范 B. 现今社会有很多古人的风范 C. 现今社会不需要古人的风范 D. 现今社会超越了古人的风范 答案:A
诗中的“不论疎戚与穷通”强调了什么? A. 计较亲疏与贫富 B. 不计较亲疏与贫富 C. 只看重亲疏与贫富 D. 只看重人才本身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