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29: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9:41
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闻
作者:苏轼 〔宋代〕
九疑联绵属衡湘,苍梧独在天一方。
孤城吹角烟树里,落月未落江苍茫。
幽人拊枕坐叹息,我行忽至舜所藏。
江边父老能说子,白须红颊如君长。
莫嫌琼雷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
平生学道真实意,岂与穷达俱存亡。
天其以我为箕子,要使此意留要荒。
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提到的“九疑”和“苍梧”是南方的名山,暗示着诗人身处异乡的孤寂与对故土的怀念。诗人在孤城中听到号角声,看到烟雾缭绕的树林和未落的月亮,渲染出一种空旷而苍茫的气氛。接着,诗人感叹自己身处舜的藏身之地,感受到历史的深沉。诗中提到的江边老人,白须红颊,似乎代表着岁月的积淀和对人生的见解。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道理的追求,认为真实的意图不因荣华富贵而改变,并希望将这些想法传承下去。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内容广泛,情感真挚,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苏轼被贬至海南后创作的,反映了他在异乡的孤独感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的处境使得他对人生的思考更加深刻,同时也表达了对道理的追求与对未来的期许。
这首诗在结构上呈现出一种层次分明的特点,前四句描绘了诗人所见的自然景象和孤独的心境,通过对比孤城与苍茫的江水,表现出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后四句则转向内心的思考,诗人将自己的处境与历史相联系,表达了对道理的追求与人生的哲理。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流畅,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在艺术表现上,苏轼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孤城”、“烟树”、“落月”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苍茫的氛围。同时,诗中对历史人物的提及,使得诗的内涵更加深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对历史的敬重。通过对道理的探讨,诗人传达出一种超越功名利禄的理想,表现了他豁达的胸襟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情感的深度。比如,“孤城”的描绘与“江苍茫”的对比,形成了强烈的孤独感;“莫嫌琼雷隔云海”的比喻则体现了心灵的相通。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道理的追求以及人生的深刻反思,传达了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和对历史文化的敬仰。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山脉是哪个?
诗人自比于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琼雷”指的是哪个地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