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寒食夜》

时间: 2025-05-02 07:07:34

诗句

漏声透入碧窗纱,人静秋千影半斜。

沉麝不烧金鸭冷,淡云笼月照梨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07:34

原文展示:

寒食夜
苏轼

漏声透入碧窗纱,人静秋千影半斜。
沉麝不烧金鸭冷,淡云笼月照梨花。

白话文翻译:

在这寒食的夜晚,漏水声透过碧绿色的窗纱,屋内静悄悄的,秋千的影子斜斜地投射在地上。沉香的蜡烛没有点燃,金色的鸭子显得有些冷清,淡淡的云朵笼罩着月光,照在梨花的身上。

注释:

  • 漏声:指水滴声,形容环境的幽静。
  • 碧窗纱:窗户上用的绿色纱窗,给人一种清幽的感觉。
  • 秋千影:秋千的影子,暗示了孤独和静谧。
  • 沉麝:沉香,古代常用于熏香,象征高雅。
  • 金鸭:古代用于点燃的蜡烛,形状如金色鸭子。
  • 淡云笼月:形容云彩轻柔地遮住月亮,营造出朦胧的氛围。
  • 梨花:象征着清新、洁白,也可能暗示着思念。

典故解析: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期,纪念介子推的节日,习俗包括禁火、吃冷食等。此诗正值寒食之夜,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静谧和清冷,表达对故人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风格多变,广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寒食节夜晚,正值春秋交替之时,诗人以个人的感受和对节日的情怀,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伤和对亲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寒食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静谧而清冷的夜晚,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的开头,漏声透入窗纱,描绘出一种沉寂的夜晚氛围,暗示了孤独和思念。秋千的斜影,似乎在提醒诗人往日的欢乐时光,现如今却仅存影子。接着,沉香未燃,金鸭冷清,表现出节日里的冷清和孤寂,进一步映衬出诗人内心的惆怅。最后,淡云笼月,梨花映照,意象的交织使得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梦幻的美感,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忆。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渲染,勾勒出一种深沉的思绪,令人感慨万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漏声透入碧窗纱:水滴声透过窗纱,营造出一种安静的氛围,暗示夜的宁静。
    • 人静秋千影半斜:人少静谧,秋千的影子斜斜地映在地上,传达出一种孤独感。
    • 沉麝不烧金鸭冷:沉香未点,金色的蜡烛显得冷清,反映节日的冷淡。
    • 淡云笼月照梨花:轻云遮月,梨花在月光下显得更加清幽,象征着思念与美好。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蜡烛比作金鸭,形象生动。
    • 拟人:秋千的影子似乎有情感,增添了诗的情趣。
    • 对仗:整首诗的句子在结构上和意境上形成对仗,增强了音乐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寒食节为背景,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和对亲人的思念,展现了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漏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氛围。
  • 秋千影:代表着欢愉的过往与当前的孤寂。
  • 沉麝:象征高雅与孤独的思念。
  • 梨花:象征着清新与思念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寒食夜》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苏轼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沉麝”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香料
    • C. 一种鸟
    • D. 一种食品
  3. 诗中“淡云笼月”所营造的氛围是?

    • A. 明亮
    • B. 朦胧
    • C. 暴烈
    • D. 喧闹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 苏轼《寒食夜》与杜甫《月夜忆舍弟》均表达了思念之情,但苏轼侧重于静谧的氛围与孤独感,而杜甫则更加强调兄弟情深与时光流逝的无奈,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苏轼诗文选》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讨论,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寒食夜》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

相关查询

重幸武功 幸武功庆善宫 临洛水 出猎 初春登楼即目观作述怀 秋日斅庾信体 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 咏小山 探得李 赋得临池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靑字旁的字 武断专横 卤字旁的字 洞冥草 包含秒的词语有哪些 迷而不反 剪屠 以是为恨 赏勋 绞丝旁的字 五穷 包含色的词语有哪些 吹喇叭 包含体的词语有哪些 玄字旁的字 邈若河汉 尣字旁的字 怒从心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