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9:3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9:34:36
木生不愿回万牛,愿终天年仆沙洲。
时来幸逢河伯秋,掀然见怪推不流。
蓬婆雪岭巧雕锼,蛰虫行蚁为豪酋。
阿咸大胆忽持去,河伯好事不汝尤。
城中古沼浸坤轴,一林瘦竹吾菟裘。
二顷良田不难买,三年桤木行可槱。
会将白发对苍巘,鲁人不厌东家丘。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木头生长在沙洲上,不愿意回到万牛之旁,愿意在此度过一生。正好碰上河伯的秋天,突然发现有些怪异的事情却不愿流动。蓬婆在雪岭中巧妙地雕刻,而蛰虫和蚂蚁则成为了首领。阿咸毫无顾虑地将这些带走,河伯对这些事情并不在意。城中的古沼被淹没,一片瘦竹映衬着我的裘衣。二顷良田不难购买,三年的桤木也可以栽种。等到白发苍苍时,我会对着高耸的山巅,鲁人并不厌倦东家丘。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常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之际,反映了他在逆境中对生活的思考与态度。诗中借助自然景象和人物形象,表达了他对自由和安宁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在意象上非常丰富,运用了自然景观与神话元素的结合。诗人通过“木生不愿回万牛”的表述,传达出一种对自由的向往。木头的孤独生长象征着人们在社会的纷扰中渴望归属与安宁的心态。而“时来幸逢河伯秋”,则暗示着一种偶然的机遇,诗人似乎在期待生活中的美好时刻。
此外,诗中“蓬婆雪岭巧雕锼”描绘了自然界的精巧与美丽,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艺术创造的追求。随着诗句的推进,阿咸的大胆行为和河伯的淡漠形成对比,表现了人们在面对命运时的无奈与不屈。
最后,诗人以“会将白发对苍巘”收尾,展现了对未来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给人以一种哲理性的思考,令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反思自我与生活的关系。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通过描绘木头的孤独生长与河伯的淡漠,诗人传达了对命运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河伯”指的是哪个神?
“木生不愿回万牛”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蓬婆雪岭巧雕锼”中的“蓬婆”象征什么?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