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6:43
安西门外彻安西,一百年前断鼓鼙。
犬解人歌曾入唱,马称龙子几来嘶。
自从辽水烟尘起,更到涂山道路迷。
今日登临须下泪,行人无个草萋萋。
安西门外的景色清晰如昨,一百年前的鼓声和号角早已断绝。
狗虽能理解人们的歌声,马儿却叫得像龙子一般,不知何时才能再鸣叫。
自从辽水的烟尘开始弥漫,到涂山的道路变得迷茫。
今日我登上高处,忍不住落下泪水,行人中没有一个不感到草木凋零的悲凉。
作者介绍:吴融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厚的感情著称。他的作品往往表现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敏锐观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安西门,正值唐代与外族交战频繁的时期,反映了诗人对战乱带来的愁苦和对故土的怀念。
《岐州安西门》这首诗通过描绘安西门外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繁华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感慨。诗的开头“安西门外彻安西”勾勒出一个清晰的地理位置,带有一种历史的沉重感。随后,诗人回忆起一百年前的鼓声和号角,隐喻着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寂静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战乱带来的破坏。
“犬解人歌曾入唱,马称龙子几来嘶”一句中,诗人用生动的比喻表现出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联系,表达了对友好的渴望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自从辽水烟尘起,更到涂山道路迷”则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指出了战乱对生活的影响,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
最后两句“今日登临须下泪,行人无个草萋萋”则是诗人情感的高潮,悲伤与无助的情绪通过“下泪”与“草萋萋”传达出来,形象化地表现出战后荒凉的景象和人们心中的哀伤。整体而言,诗作不仅描绘了历史的沧桑变迁,更深刻地揭示了人在战争中所经历的痛苦与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安西门外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战乱带来的失落感,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测试:
本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吴融
D. 白居易
“安西门外彻安西”中的“彻”字是什么意思?
A. 清晰可见
B. 安静无声
C. 彻底消失
D. 彻夜未归
诗中提到的“辽水”指的是什么?
A. 河流
B. 战乱
C. 繁华
D. 迷雾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