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4: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4:01
赠方干处士歌
—— 吴融 〔唐代〕
把笔尽为诗,何人敌夫子?
句满天下口,名聒天下耳。
不识朝,不识市,旷逍遥,闲徙倚。
一杯酒,无万事;一叶舟,无千里。
衣裳白云,坐卧流水。
霜落风高忽相忆,惠然见过留一夕。
一夕听吟十数篇,水榭林萝为岑寂。
拂旦舍我亦不辞,携筇径去随所适。
随所适,无处觅。
云半片,鹤一只。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倾尽笔墨写成诗篇,谁能与我相比?诗句传遍天下,名声响彻耳边。我不关心早晨和市场,悠然自得,闲闲地倚靠在一旁。只有一杯酒,万事都可抛开;一只小船,千里也无所谓。身着云彩般的衣裳,坐卧在流水之中。霜降风高,忽然忆起,与你的相遇让我留连了一晚。那一晚我听你吟诗十余篇,水边的亭子和林间的藤萝显得格外寂静。清晨我离去也不辞别,带着手杖走向随意的去处。但无论去哪里,都难以寻觅。只见天边一片云,孤鹤一只。
吴融,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风格清淡而富有韵味。《赠方干处士歌》是他送给友人的作品,体现了他对友人的赞美与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本诗创作于唐代,正值文人墨客追求个性与自由的时代。吴融以“处士”方干为对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诗歌与酒的热爱,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追求。
《赠方干处士歌》是一首体现了唐代文人理想的诗作。诗中,吴融通过对诗歌、酒和自然的描绘,展现了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开篇即以“把笔尽为诗”引出主题,强调了诗歌的力量与价值。接着提到“句满天下口,名聒天下耳”,显示出他对文学成就的自信与对世俗名利的淡然。
诗的中心部分描绘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表现出对物质世界的超然,提到“一杯酒,无万事;一叶舟,无千里”,传达出一种超脱的生活哲学。最后几句则回忆与友人相聚的情景,表现出对友谊的珍惜与自然的向往,渗透着淡淡的忧伤与不舍。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悠远,充满了对自由、友谊和自然的热爱,反映了吴融的个性和情感世界,值得细细品味。
把笔尽为诗,何人敌夫子?
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诗才的自信,强调诗歌的力量与价值。
句满天下口,名聒天下耳。
诗句流传广泛,名声远扬,显示出诗歌的影响力。
不识朝,不识市,旷逍遥,闲徙倚。
诗人不在乎世俗的生活,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一杯酒,无万事;一叶舟,无千里。
唯有一杯酒,便可消愁,坐在小船上,便可悠然自得。
衣裳白云,坐卧流水。
形容自己如白云般轻松自在,坐卧在流水旁,体现自然的和谐。
霜落风高忽相忆,惠然见过留一夕。
回忆起与友人相聚的情景,表达了思念与珍惜。
一夕听吟十数篇,水榭林萝为岑寂。
在宁静的环境中,听友人吟诗,感受诗歌的魅力。
拂旦舍我亦不辞,携筇径去随所适。
清晨离去时不忍告别,带着手杖去向无拘无束的去处。
随所适,无处觅。
无论走到哪里,依然难以寻觅那份宁静。
云半片,鹤一只。
结尾意象简洁,极具画面感,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诗歌的热爱以及对友谊的珍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唐代文人追求个性与自由的精神。
诗中提到“夫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孟子
B. 孔子
C. 荀子
D. 庄子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A. 描述繁华的市场
B. 通过酒与自然的描绘
C. 讲述历史故事
D. 讨论政治时事
诗中提到“一杯酒,无万事”,这句话的意思是:
A. 酒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B. 酒让人忘却烦恼
C. 酒是生活的全部
D. 酒是人际关系的纽带
《山居秋暝》(王维)与《赠方干处士歌》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但前者更多的是描绘自然景色,后者则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内心的感受。王维的诗中有浓厚的山水意象,而吴融则通过友谊与闲适生活的描绘,呈现出一种更为人性化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