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憩淮上观公法堂》

时间: 2025-05-22 08:36:50

诗句

动觉日月短,静知时岁长。

自悲道路人,暂宿空闲堂。

孤烛让清昼,纱巾敛辉光。

高僧积素行,事外无刚强。

我有岩下桂,愿为炉中香。

不惜青翠姿,为君扬芬芳。

淮水色不污,汴流徒浑黄。

且将琉璃意,净缀芙蓉章。

明日还独行,羁愁来旧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8:36:50

原文展示:

憩淮上观公法堂
作者:孟郊

动觉日月短,静知时岁长。
自悲道路人,暂宿空闲堂。
孤烛让清昼,纱巾敛辉光。
高僧积素行,事外无刚强。
我有岩下桂,愿为炉中香。
不惜青翠姿,为君扬芬芳。
淮水色不污,汴流徒浑黄。
且将琉璃意,净缀芙蓉章。
明日还独行,羁愁来旧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孤独的心情。白天和黑夜的交替让人感到日子短暂,而静谧中却意识到岁月的漫长。作者为自己在旅途中感到悲伤,暂时寄宿在这空旷的法堂中。孤零零的蜡烛映照着清晨,轻纱的头巾遮掩了光辉。高僧以其高尚的品德而闻名,超脱世俗的刚强。我在山下有桂花,愿意为炉中香料而奉献。不惜美丽的姿态,只为能让你闻到芬芳。淮水清澈而不污,汴水则显得混浊。让我用琉璃般的心意,装点这芙蓉的诗章。明天我将再次独自行走,心中愁绪如旧。

注释:

  • 动觉:指感觉到的变化,暗指日夜交替。
  • 空闲堂:指寺庙中的空房间,表示作者暂时的栖息地。
  • 孤烛:指独自点燃的蜡烛,象征孤独与清冷。
  • 清昼:白天,明亮的时光。
  • 高僧:指品德高尚的僧侣。
  • :桂花,常用作比喻高洁的品德。
  • 炉中香:指用香料焚烧,象征奉献与追求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河南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细腻的情感而闻名。孟郊的诗歌常常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社会的批判,风格多样,善于用清新的意象表达复杂的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孟郊的游历途中,反映了他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考。淮上观公法堂是一个清净的地方,作者在这里品味人生,感受时间的流逝。

诗歌鉴赏:

《憩淮上观公法堂》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与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日月交替的观察,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开头两句“动觉日月短,静知时岁长”直接点明了主题,从外在的变化到内心的感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将自己置身于空闲的法堂,孤独的环境映衬出他的内心世界,显得格外沉重与孤独。

“孤烛让清昼,纱巾敛辉光”,一方面描绘了孤独的场景,另一方面也传达了一种安静与宁和的氛围。诗中提到的“高僧积素行”则体现了对高尚品质的向往,诗人希望能够像桂花那样,为他人带来芬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性描写,展现了诗人的高洁志向和对人生的思索,深刻而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动觉日月短,静知时岁长:通过动静对比,感受时间的短暂与岁月的漫长。
  2. 自悲道路人,暂宿空闲堂:表达作者在旅途中对人生的忧伤与思考,暂时寄宿在法堂。
  3. 孤烛让清昼,纱巾敛辉光:孤独的蜡烛在清晨的光辉中显得清冷,表现孤独与宁静。
  4. 高僧积素行,事外无刚强:赞美高僧的德行,强调内心的坚韧与超脱。
  5. 我有岩下桂,愿为炉中香:表达愿意奉献自己的美好,希望能为他人带来香气。
  6. 不惜青翠姿,为君扬芬芳:不在乎自身的美丽,只为他人传递芬芳。
  7. 淮水色不污,汴流徒浑黄:描绘自然景色,象征清白与浑浊的对比。
  8. 且将琉璃意,净缀芙蓉章:用清澈的心意来装点诗歌,表现诗人对美的追求。
  9. 明日还独行,羁愁来旧肠:表达明天将再次独行,内心的愁绪依然难以释怀。

修辞手法:

  • 对比:如“动觉”与“静知”,强调时间感受的不同。
  • 象征:桂花象征高洁,孤烛象征孤独。
  • 拟人:将琉璃意拟人化,表现诗人对美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孤独、时间、内心追求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自然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美好品德的向往,体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 孤烛:象征着孤独与思考。
  • 桂花:象征着高洁与芬芳,代表诗人内心的追求。
  • 淮水:清澈的水象征着纯洁,汴流的混浊则代表世俗的烦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僧”是指什么?

    • A. 传教士
    • B. 品德高尚的僧侣
    • C. 政治家
  2. “我有岩下桂”中的“桂”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高洁
    • C. 权力
  3. 诗的主题主要反映了哪种情感?

    • A. 欢乐
    • B. 孤独与思考
    •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孟郊 vs 王之涣:孟郊的作品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则是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与豪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孟郊诗集》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中吕】喜春来 秋夜 天净沙 天净沙·画楼徙倚栏杆 【双调】新水令 离别 【双调】水仙子 春暮 【双调】拨不断 夏宿山亭 【双调】水仙子 道情 【越调】小桃红 新柳 【双调】折桂令 春闺 【商调】梧叶儿_佩解螭文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衣字旁的字 邑字旁的字 洪涔 纸老虎 双笔字怎么写?双笔字的正确书写方法详解 月下老 大经大法 反文旁的字 素封 繍的简体字怎么写?繍字简体书写详解_汉字书写学习 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点一横的字有哪些_一点一横汉字详解 云雾迷蒙 蒲荷 楷书歌字笔顺详解_正确书写楷书歌字_汉字笔顺学习 挑踢 拼音shui的汉字全收录_shui的汉字详解 韭字旁的字 铢两分寸 隐名埋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