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23: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23:41
身绝一毫荣,胆落几回醉。
难忘踏霜茅,忍冻吟冷翠。
全诗翻译:
我与世俗的荣华富贵毫无关系,几次醉酒之后,心情也变得低落。难以忘记在霜冻的草地上行走的情景,却也忍受着寒冷,在这冰冷的环境中吟诵诗篇。
董嗣杲(904年-963年),字景初,号弥庵,晚号云洲,北宋时期的诗人。他生于盛世,却因家境贫寒而未能获得显赫的地位。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和人生哲理为题材。
这首诗作于北宋时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荣华的看透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在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无常的背景下,诗人选择了用诗歌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字句,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和情感。首句“身绝一毫荣”直接揭示了诗人对世俗荣华的淡泊,显示出他宁愿与世无争,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接下来的“胆落几回醉”,则反映出诗人在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与无奈。他虽然在醉酒中暂时忘却烦恼,但心中的失落感却并未消失。
“难忘踏霜茅”的意象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冷的自然环境,诗人仿佛在寂静的霜草中行走,感受到大自然的冷峻与孤独。最后的“忍冻吟冷翠”,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也暗示了他在困境中仍然选择坚持自己的信念与艺术追求。
整首诗在意境上呈现出一种清冷的美,诗人将自然与内心的感受巧妙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的境界。董嗣杲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眷恋,令人深思。
全诗围绕对世俗荣华的拒绝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持。主题强调了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纯净的重要性。
诗人对世俗荣华的态度是:
A. 渴望追求
B. 绝然抛弃
C. 依然向往
D. 无所谓
“踏霜茅”中的“霜”主要象征:
A. 温暖
B. 孤独与清冷
C. 美好回忆
D. 荣华富贵
诗中表达的情感主要是:
A. 快乐
B. 失落与坚持
C. 愤怒
D. 无奈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董嗣杲的诗歌更注重内心的清高与孤独,而李白则在豪放中表现对人生的热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对艺术与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