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5 06:38: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5 06:38:54
赠罗汉院志远上人
董嗣杲 〔宋代〕
披缁受业在淮南,不觉流年七十三。
罗汉院中馀古柏,将军坟上落枯杉。
缠绵宿病逢奇药,收拾颓年坐破龛。
自说旧栖真佛境,罗田山里毒龙潭。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志远上人(一个修行者)的赠送之情。诗人回忆自己在淮南求学的岁月,已经不知不觉到了七十三岁。在罗汉院中,仍然有古老的柏树,而将军的坟上则落满了枯死的杉树。长期的疾病在遇到奇特的药物后有所好转,诗人坐在破旧的龛里,整理自己颓废的年华。他自称曾栖息于真实的佛教境地,然而如今却身处罗田山区的毒龙潭。
董嗣杲,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时代。他的诗风多样,尤其擅长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常常融合佛教思想,追求超然的境界。
此诗作于董嗣杲晚年,他在回顾自己漫长的修行生活时,感慨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诗中反映了他对佛教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病痛与衰老的无奈。
这首诗展现了董嗣杲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佛教的坚定信仰。诗人在开头以“披缁受业”自述身份,体现出他对出家生活的承诺,暗示着他对佛教教义的追求与学习。而“流年七十三”则是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在这里不仅表露出自己年老体衰的无奈,更是对人生短暂的深思。
接下来的意象描绘中,古柏和枯杉的对比,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脆弱,暗示了世事的变迁和人的命运。缠绵的宿病与奇药的出现,展示了诗人对健康恢复的渴望,却又隐含着对生命苦难的接受。最后,诗人提到“真佛境”与“毒龙潭”的对比,表现了他内心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现实困境的无奈,流露出一种对人生的感慨与思索。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成功地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佛教的思索,折射出宋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困境与寻求解脱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生命、疾病、信仰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佛教的向往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既有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也有对现实时局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披缁的身份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奇药”象征什么?
“罗田山里毒龙潭”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董嗣杲与王维的作品,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索。董嗣杲更多地融入了佛教思想,而王维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推荐书目: